|
口述史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它的个人性。每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使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做同一件事情,每个人和每个人也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不一样表现在哪?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哪怕是生活经历相似的人,他们的体验也并不一样,他们的判断标准也不一样,最后对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一样。
每一位非遗传承人同样有他的特性,一定有他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这正是他的价值所在。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无论某个非遗项目有多么重要的价值,都是通过传承人表现出来的,那么他的优缺点、喜怒哀乐等都会体现在作品或者成果之中。正是由于非遗传承人有这种“个人性”的特点,因此给传承人做口述就比用其他的方式要有价值得多,能够找到很多亮点。而且如果能把口述做好,它将非常有价值。
我曾经去海南给一个做黎锦的传承人做口述史。老人在当地很有名,她织的花纹特别繁复精美。我就问她女儿:“你母亲做得这么好,你学了没有?”她女儿就跟我说,这个东西不是光靠学就能学会的,要靠天赋。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天赋呢?这个传承人为什么能有这种天赋?其实,这就是做口述史的人有用武之地的地方。在这种时候,就需要我们去跟传承人聊,了解她到底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她是怎样传承下这门技艺的,哪种经历启发了她的灵感,等等。
每一个作品,出自不同的人,甚至是出自同一人的不同人生阶段,它都会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这些是由他的出身、经历、性格、爱好等各种因素集合起来的,我们做口述史就应该着力去探讨这些因素,细细地和传承人聊。(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以上为专家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培训班”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6年9月9日第8版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