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顾农]汉乐府的雅、郑之争
  作者:顾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8-12 | 点击数:6171
 

  “乐府”是汉代的一种官署,上属“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的少府(《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是一个典型的御用部门。乐府之负责人为少府辖下的十六令丞之一。这个机关的任务是采集民歌,整理配乐,同时也为某些文人的作品配乐,形成艺术歌曲,以供皇室享用。经过他们加工的诗,称为“歌诗”,亦通称乐府诗,又往往简称为乐府。

  西汉时代还有一个管理音乐文学的机关,称为“太乐”,太乐令隶属于“掌宗庙礼仪”的太常。郊庙之乐是正规祭祀时演唱给神灵和祖先听的,带有很强的礼仪性,所以一定要严肃、高雅;而少府所属的乐府是为当今皇上服务的,由这里提供的作品不妨以至必须带有更多的娱乐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汉代前期统治者的心态,他们对古老的音乐虽然相当尊重,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欣赏的是流行的近俗的东西。这种分别用两手抓的态度,对中国音乐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一

  乐府过去一般认为是汉武帝搞起来的,其实它的组织体制可以上溯到秦朝。1977年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秦代错金甬钟,钟柄上有“乐府”二字,少府原是秦官,见于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杜佑《通典·职官》亦称秦汉少府属官“并有乐府令、丞”。

  汉代乐府的工作方式与汉高祖刘邦的关系很大。刘邦出身于社会下层,对于民间的歌舞十分欣赏,《晋书·乐志》说:“汉高祖自蜀汉将定三秦,阆中范因率賨人(今湖南、重庆、四川一带的古少数民族)以从帝,为前锋。及定秦中,封因为阆中侯,复賨人七姓。其俗喜舞,高祖乐其猛锐,数观其舞,后使乐人习之。阆中有渝水,因其所居,故名曰《巴渝舞》。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辞本歌曲》,总四篇。其辞既古,莫能晓其句度。”组织专业的音乐人才来学习民间的特别是少数民族民间的歌舞曲,而不管其原来的歌辞如何,这是一个重要的开头。此后乐府的工作,始终与吸收少数民族的音乐歌舞结不解之缘。

  汉王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政权以后,刘邦在文学艺术方面抓了几个方面的事情,一是让叔孙通等人依秦乐改编和创作了《宗庙乐》《昭容乐》《礼容乐》,这些庙堂音乐属于所谓雅乐,尽管汉初的这种雅乐其实并不怎么古老,但到底也是有传统依据的东西,可以借以表明新建的政权具有合于法统的权威性。二是让唐山夫人用楚声写了《房中祠乐》,此举表明汉代音乐文化与楚地深刻的联系;三是在舞蹈方面新创一种,改编两种:“《武德舞》者,高祖四年作,以象天下乐己行武以除乱也。《文始舞》者,曰本舜《招舞》也,高祖六年更名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五行舞》者,本周舞也,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曰《五行》也。”(《汉书·礼乐志》)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用艺术形式肯定并歌颂新兴的大汉王朝。

  至于更古老的雅乐,这时已经失传了。汉初有一位乐家制氏,曾捧出秦以前的“雅声”来,但连他自己也已经“但能纪其铿鎗鼓舞,而不能言其义”(《汉书·礼乐志》),未被采用。事实上中国的“雅乐”以及其他被认为是雅的东西,往往仅因其历史相当悠久,它本身原来很可能其实也是俗的东西,但资格一老,就成为雅的了。

  刘邦还亲自组织了汉王朝最早的音乐歌舞班子,这恐怕就是后来“乐府”的雏形。《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诸儿皆和习之。”这场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大型演唱由刘邦一人主唱,众人和之,用打击乐安排节奏,这正是南方民间演唱歌曲的最常见形式。宋玉《对楚王问》有云:“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百人。”在这里“客”是主唱,国中有多少不等的人属而和之。后来乐府中的所谓“相和歌”也正是这么一个唱法,只不过属而和之者是有组织的,并且以器乐来伴奏。

  上述一百二十人的唱诗班本来是一个临时性的班子,到惠帝时变成了固定的班子,《高祖本纪》继续写道:“及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乐沛,以沛宫为高祖原庙。高祖所教歌儿百二十人,皆令为吹乐,后有缺,辄补之。”这样就有了固定的编制。汉代的“乐府”正是在这一编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史记·乐书》说:“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以增加,于乐府习常肄旧而已。”这里提到“乐府”,可知在惠帝时已经很明确地有这么一个机构了。由于当时“大汉初定,日不暇接”(班固《两都赋·序》),早期乐府做的事情不是太多,主要只有以下几件:惠帝时为《房中祠乐》配上了器乐,更名为《安世乐》;文帝时新创了《四时舞》,“以明示天下之安和也”(《汉书·礼乐志》),为政治上的稳定服务;景帝时对《武德舞》作了若干加工修改。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2016年8月3日15版
【本文责编:商小琦】

上一条: ·[徐彬 孙黎丽]明清徽州家谱的特点及其价值
下一条: ·[刘宗迪]《山海经》:并非怪物谱,而是博物志
   相关链接
·[郑雅婷]歌唱革命:东北书店出版物中的革命动员民歌研究·[张琼洁 李莹]从作家“雅”言到民间“俗”曲:大鼓书《贾宝玉夜探潇湘馆》的形成
·[张梦雅]“绣”的能动性·[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贺少雅]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三种面向
·中国传统插花亮相三里屯艺术节中秋雅会·[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
·[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李雅洁]论女性在节日中的多样化角色
·[郎雅娟]图案的比较与阐释·[贺少雅]冬至消寒会考论
·[贺少雅]乡村移风易俗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及其运行逻辑·[贾志杰]神话在有声读物中的知识性与艺术性呈现
·[梁雅明]黄河文化视野下的河洛“福”文化的当代传播与再造·[胡雅丽 杨立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生产的过程与机制研究
·[贺少雅 孙英芳]民间礼俗的生成机制及其文化再生产·[郭炳亮 李雅宁]北宋山西寺庙碑刻、题记所见“郡主千秋”考论
·[意]朱泽佩·科基雅拉:《欧洲民俗学史》·[李干]台湾泛文面族群的 “出草”习俗之动因与UTUX观念的关联性初步考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