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跨境民族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跨境民族研究

乌孜别克族:中亚人口最多的跨境民族
  作者:吴楚克 齐那儿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08 | 点击数:18524
 

·跨界民族与周边关系·
 

  乌孜别克族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和中国的跨境民族。因此,乌兹别克斯坦国内的乌兹别克族与中国国内的乌孜别克族之间的关系,会对双边关系产生影响。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本土民族与俄罗斯族的矛盾,随着苏联解体后时间的推移在逐渐缓和。但是,作为主体民族与众多少数民族的争端,却逐渐浮出水面。乌兹别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矛盾也愈发严重。

  2016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2012年6月中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高层交往、政治互信、互利合作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2013年9月9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友好合作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关于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和2014年8月19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宣言》,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推动双方合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一、中国的乌孜别克族概况

  乌孜别克族是中亚地区的第一大民族,人口大约3000多万,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此外还有200多万乌孜别克族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俄罗斯、中国等国家。乌孜别克族是我国的跨境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总人口有10569人,其中9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少数居住在农村或牧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南疆地区的喀什、和田、莎车、叶城和北疆地区的乌鲁木齐、伊宁、木垒、奇台等地。南疆的乌孜别克族以农业与商业为主,北疆的以商业与畜牧业为主。1987年7月全国唯一的乌孜别克民族乡,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境内乌孜别克人口相对集中的大南沟成立。

  乌孜别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乌孜别克语,但现在大多已不使用本民族语言。乌孜别克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但和语言一样也很少使用,而是分别使用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在知识分子中多数人兼通汉文。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乌孜别克族既有黄种人的特征,又有白种人的特征,是由古代众多的不同地域隶属于不同人种、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经过长期融合而形成的。乌孜别克族从钦察汗国的乌孜别克汗时代就开始信仰伊斯兰教。在现代汉语中,对分布于中国境内的一般记作乌孜别克族,对分布于中国境外的一般记作乌兹别克族。

  二、族源及形成

  近十年来,系统研究乌孜别克族的专著有三部,即贾丛江的《乌孜别克族》;罗建生的《乌孜别克族》;国家民委修订出版的《乌孜别克族简史》。三本书都认为我国新疆的乌孜别克族来源是“从中亚地区陆续迁来的,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发生在清代”。“乌孜别克”是该民族的自称,最早来源于14世纪金帐汗国的统治者乌兹别克汗,《元史》中称其为“月即别”、“月祖别”。14世纪上半期,原属于蒙古帝国四大汗国的金帐汗国(又作“钦察汗国”),在乌孜别克汗统治下国力强盛。因此,该国亦被称为乌孜别克汗国,其军民也被称为乌孜别克人。15世纪,金帐汗国走向瓦解,原本属于其组成部分的白帐汗国强大起来,形成了一个“月即别联盟”,即乌兹别克联盟。1451年,昔班建立了“昔班汗国”,1494年,中亚的帖木尔王朝内讧日益加剧,昔班遂率乌兹别克游牧民大举侵人河中绿洲地区。从1500年到1506年,昔班汗在中亚及周边地区南征北伐,从里海到中国边境,从锡尔河到伊朗高原的辽阔地区,一时都处于昔班汗的统治之下。南下的这些乌兹别克人带来了“乌兹别克”这个名称,与当地操突厥语的土著开始了新的融合,并都冠之以“乌兹别克”这个族名。

  乌兹别克人定居新疆之后,大部分集中居住在一条街或一个居民点。当时在喀什、和田、叶城、莎车、乌什、库车、伊犁的一些城镇都有用“安集延街”、“乌孜别克街”为名的乌孜别克人集中居住地区。“安集延人”这个名称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1934年,盛世才政府召开了新疆“第二次民众大会”,确定“乌孜别克”为正式的族名。

  三、民俗文化

  乌孜别克族主食以米面为主。乌孜别克族禁酒和忌食猪、狗、驴、骡肉,喜爱吃牛、羊、马肉及乳制品,一日三餐都吃馕喝奶茶。乌孜别克族典型食品主要有:那仁,用来招待贵客。老年人吃饭时常用双手摸面作“都瓦”(一种祝福的宗教仪式)。

  乌孜别克族的民族服饰以男女戴各式各样小花帽为特点。男子穿长袍,束三角形绣花腰带。妇女穿连衣裙,宽大多褶,不系腰带。

  乌孜别克族的房屋有多种形式,顶楼呈圆形的称“阿瓦”(意为“圆形房子”),其他是平顶长方形的土房。房屋墙壁较厚,砌有图案形壁龛。

  民间文学丰富多彩,特色浓郁。有史诗、叙事长诗、民歌、故事、谚语等等。《阿勒帕米西》是流传广、影响大、有口皆碑的英雄史诗。《坟墓中出生的孩子》是一部情节曲折、形象生动、语言流畅、音韵铿锵的叙事长诗。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音乐内容丰富,有民间歌舞、说唱音乐、古典套曲等许多种;民间乐器有“都塔尔”、“斜格乃”、“热瓦甫”、“弹布尔”等弹拨乐器以及手鼓、撒帕依等打击乐器。表演时自拉自唱,表达情感十分自如。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6年7月1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塔吉克族:飞翔在中亚大地上的雄鹰
下一条: ·[马戎]如何认识“跨境民族”
   相关链接
·[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中国撒拉族与中亚土库曼人
·布朗族:中国云南及东南亚地区最早的世居民族·鄂温克——生活在东北亚的古老民族
·塔吉克族:飞翔在中亚大地上的雄鹰·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
·彝族:跨境格局在渐行渐远·珞巴族:见证时代变迁的古老民族
·门巴族:从遥远的历史走来·傈僳族:历史迁徙中的分散与凝聚
·壮族:越南有“贝侬” 交流渐深入·京族:中越两国经济和文化往来的重要纽带
·哈萨克族:在欧亚地缘政治博弈中举足轻重·独龙族:加快发展是境内外面临的共同课题
·蒙古族:兼具历史和现实影响力的草原民族·朝鲜族:影响东亚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民族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柯尔克孜族·苗族:源于中华大地,遍布世界各地
·傣族:在东南亚国家及其相互交往中举足轻重·[高志英 李勤]族际关系对中缅北界傈僳族的跨界迁徙与民族认同的影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