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民族与周边关系·
撒拉族是我国操突厥语的民族之一,我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任务后,撒拉族与土库曼斯坦的联系、交流更加密切,积极稳妥的推进撒拉族与土库曼斯坦之间的关系,对青海省乃至国家的向西开放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撒拉族介绍
(一)撒拉族概况简介
撒拉语与土库曼语、克里米亚鞑靼语十分接近,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古斯语组。撒拉族有自己的文字,公元1世纪左右,据传是撒拉族的原始祖先的匈奴人已经有自己的文字——古代匈奴文。大约5世纪,撒拉族的祖先开始使用突厥文,突厥文是对古代匈奴文的传承和改进。撒拉族的祖先信仰伊斯兰教以后,开始使用阿拉伯字母版的撒拉文,撒拉族称图尔克撒拉文。据最近的资料显示,撒拉族的祖先至少在200年前使用这种图尔克撒拉文,这种文字至今也被部分宗教人士和民间文化人使用。现在撒拉族人主要使用中国撒拉尔青年联盟推行的TB31版拉丁文。
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边缘东部地带,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与其毗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郸乡和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一些乡村。还有少数散居在青海省西宁市及其它州县,在甘肃省夏河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县、乌鲁木齐市等地也有少量分布。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现撒拉族人口数约为13.06万。
(二)民族起源
因历代王朝的典籍中缺乏对撒拉族早期历史的记载。所以,关于撒拉族来源的资料主要是流传在该民族的口头传说。
撒拉族始祖尕勒莽、阿合莽兄弟二人原居住在中亚撒马尔罕,他俩在伊斯兰教门中很有威望,因而遭到当地统治者的忌恨和迫害。于是,他俩带领同族18人,牵了一峰白骆驼,驮着故乡的水、土和一部《古兰经》向东方寻找新的乐土。一行人经天山北路进嘉峪关,旋经肃州、甘州、宁夏、秦州(天水)、伏羌(甘谷)、临羌等地辗转来到今夏河县甘家滩。后来,又有40个同情者跟来,追随他们经天山南路进入青海,沿青海湖南岸到达圆珠沟(贵德县境内),有12人留了下来,其余28人在甘家滩与尕勒莽等相遇,同行进入循化境内。他们经过长途跋涉,最后决定在循化街子地区定居下来。撒马尔罕人与藏、回、汉、蒙古等族长期杂居融合,繁衍生息,发展成今天的撒拉族。
撒拉族先民从中亚撒马尔罕一带迁来的历史,被许多历史学家的考证所证实。祖圣尕勒莽、阿合莽的坟墓和抄写本《古兰经》仍在街子清真大寺内。一本土耳其文著作《回族源流考》中记载:“原住在撒拉克(今土克曼斯坦境内)的尕勒莽和阿合莽兄弟二人,带领本族一百七十户,离开此地东行至西宁附近定居下来。”从其风俗习惯等来看,也可证明撒拉族是从撒马尔罕迁来的。
(三)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撤拉族人民信仰伊斯兰教。清朝前,教内无派别,是单纯的“逊尼派”。清代乾隆年间,河州回族聚居区的“门宦制度”和一些不同教派先后传入撒拉族地区后,撒拉族开始有了教派之分和教派之争。过去撒拉族虽有老教、老新教、新教、新新教之分,但在伊斯兰教基本信仰上并无不同,只是对教义、教律有不同解释或仅礼仪细节稍有差异。封建统治阶级常利用这些不同教派挑起群众间的纠纷以至械斗,给劳动人民造成了很大灾难。新中国建立后,撤拉族人民获得了宗教信仰自由。
撒拉族主要的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此外,撒拉族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还有:转“拜拉特夜”节,在斋月前第15天夜举行,各家各户邀请阿訇到家诵经。“法蒂玛”节,在斋月的第12天纪念穆罕默德的女儿——法蒂玛。一般情况下只有成年妇女参加,每7人凑在一起主持一年一度的“法蒂玛”节。“盖德尔”节,在斋月的第27日举行,以一个“孔木散”为单位制作麦仁饭、油香、包子等,请阿訇、满拉到家中念经,准备开斋。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6年7月29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