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跨境民族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跨境民族研究

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
  作者:吴楚克 李飒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01 | 点击数:16140
 

·跨界民族与周边关系·



以鲜花为媒的缅甸阿卡人

  哈尼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在历史上,哈尼族曾被称为“和夷”、“和蛮”、“窝尼”和“阿卡”等。因民族迁徙,哈尼族成为跨中国、老挝、泰国、越南和缅甸而居的跨境民族。现哈尼族主要聚居在我国云南省南部,建有1个自治州和5个自治县,是云南省第二大少数民族。

  一、哈尼族的历史及其跨界民族的形成

  据史料及哈尼族迁移史诗(口述史)记载,哈尼族源于青藏高原的古羌族。因自然资源、自然灾害,民族纷争等原因,哈尼族不断南迁,公元前3世纪(战国初期),哈尼族的先民“和夷”活动于大渡河以南。秦汉时期,哈尼族先民抵滇,从公元4世纪(西晋末)到8世纪(唐初),部分哈尼族先民“和蛮”向西迁移到六诏山、澜沧江等地区,至唐朝初期,哈尼族大致形成了目前的分布格局。

  哈尼族在唐初开始迁到越南,16世纪下半叶,哈尼族先民分别从云南的金平、绿春县迁入越南,19世纪初又有一批哈尼人从马关进入越南老街。老挝的哈尼族是在明朝前期开始迁入的,19世纪中期及19世纪末,更多的哈尼人从湖南、湖北和贵州,经云南迁徙到老挝。20世纪初,为躲避云南内部的战乱及云南南部边境的英法殖民斗争,一些哈尼人进入缅甸和老挝,继而从缅甸进入泰国。1948年英国撤离缅甸几年后,部分定居缅甸的哈尼人,为避免缅甸东部山区缅甸人与掸人之间的战乱,迁入泰国北部边境地区。此后,随着中越、中老、中缅及中泰边界线的确定,哈尼族成为跨五国而居的跨境民族。

  二、 哈尼族的支系及分布

  哈尼族是一个分布较广、支系繁多的跨境民族。我国的哈尼族主要分为“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碧约”、“白宏”等支系,总人口约166万(2010年),主要聚集在云南省(约163万,占全国哈尼族总人口的97.6%):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族人口约78.97万人,其中红河县23.19万人,元阳县20.63万人,绿春县19.6万人,金平县9万人,个旧市2.85万人,建水县1.4万人,支系主要有“白宏”、“糯比”、“糯美”、“豪尼”、“多尼”等。普洱市哈尼族约45.47万人,其中墨江县22.2万人,江城县5.74万人,澜沧县4.97万人,宁洱县4.6万人,思茅市2.7万人,镇沅县2.54万人,景东县1.25万人,支系主要有“卡多”、“豪尼”、“阿卡”、“雅尼”、“爱尼”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哈尼族人口约21.54万人,其中景洪市8.4万人,勐腊县6.8万人,勐海县6.3万人,主要支系有“阿卡”、“雅尼”、“爱尼”等。玉溪市哈尼族人口为13万人,其中元江8.95万人,新平1.26万人,峨山1.21万人,支系主要有“哈尼”、“糯美”、“糯比”、“卡多”等。此外,昆明市、楚雄市、曲靖市等地也有少量哈尼族分布。

  境外的哈尼族以阿卡人为主,总人口约为47万(2010年),主要分布在越南的西北部、老挝的中北部、缅甸的东部和泰国的北部山区。越南的哈尼族不是单一民族,由哈尼族、西拉族、贡族三个民族构成,其支系主要为“果作”、“糯比”、“糯美”,主要分布在沱江两岸和南那河两岸及红河南岸的边界地区,如莱州省的勐碟、封土、笙湖等县和老街省的巴沙等县,总人口约4万人。老挝哈尼族被称为“卡戈人”,为“阿卡”支,主要分布在丰沙里、乌隆赛、南塔、波跤等省,总人口约10万人。缅甸哈尼族被称为“高族”或“依高族”,其支系主要为“阿卡”、“阿多”,主要分布在靠近边境线的缅甸掸邦东部的景栋一带,总人口约25万人。泰国哈尼族被称为“阿卡族”,为“阿卡”支,主要分布在清莱、清迈、青盛等府,总人数约8万人。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6年6月24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彝族:跨境格局在渐行渐远
下一条: ·鄂温克——生活在东北亚的古老民族
   相关链接
·[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
·[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张多]一个仪式的两次节庆:哈尼族“阿倮欧滨”祭祀的节庆再造·白永芳:我的民俗学之路
·刘镜净:《口头传统文类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为个案》·[张多]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
·[罗丹 马翀炜]哈尼族迁徙史的灾害叙事研究·[张多]阿迷车:一种哈尼族“民歌”的日常生活实践
·[马翀炜]遭遇石头:民俗旅游村的纯然物、使用物与消费符号·[王亚军]哈尼族白宏人棺木画的文化内涵探微
·中国撒拉族与中亚土库曼人·布朗族:中国云南及东南亚地区最早的世居民族
·鄂温克——生活在东北亚的古老民族·塔吉克族:飞翔在中亚大地上的雄鹰
·乌孜别克族:中亚人口最多的跨境民族·彝族:跨境格局在渐行渐远
·珞巴族:见证时代变迁的古老民族·门巴族:从遥远的历史走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