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跨境民族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跨境民族研究

苗族:源于中华大地,遍布世界各地
  作者:吴楚克 徐德信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4-08 | 点击数:17131
 

·跨界民族与周边关系·

  苗族,在我国称苗族,境外一般称”赫蒙人”(Hmong)。苗族源于中华大地,历史悠久,迁徙不断,如今散布世界各地。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我国苗族人口达到了942.6万人,是我国人口总数位列第五位的少数民族,仅次于壮、回、满、维吾尔四个民族。国外的赫蒙人大约有160万。

  一、苗族的历史

  众所周知,苗族源于我国北方的三苗部落,其始祖蚩尤与炎帝、黄帝同时存在,后蚩尤部落被炎帝部落、黄帝部落联军打败,开始了其史诗般的迁徙历程。苗族从中原、江淮开始迁徙,或南下进入湖广地区,或向西迁到贵州、四川等地。到明末清初,苗族人的一支——赫蒙人到达中越边境地区,开始进入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我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丛林密布的边境地带和游离于国家政治的边缘,使迁徙于此的苗族人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但随着国家政权的逐步建设,边境地区被标以国界,生活于山林中的苗族人被划入了不同的国籍。

  上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署的协调下,大批中南半岛的苗族难民进入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加拿大等国家,导致苗族人今天散布世界的格局。

  苗族有语言,但没有统一的文字。一般认为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内部又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方言,分别是东部(湘西)方言、中部(黔东)方言和西部(川黔滇)方言,其中西部方言内部差别最大,使用人数最多。此外,我国还有上百万的苗族人使用汉、侗、壮、布依等民族的语言。由于缺少文字记载,苗族人一直靠手口相援来传承和保留民族传统。

  我国境外的苗族自称“赫蒙人”,是在文化上具有同质性、易于通过自称和语言确立相互认同的群体。国外有学者认为,赫蒙人是一个不同于我国苗族的族群,而我国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赫蒙人是西部苗族的一支,我国境外所有国家的聚居苗族都属于赫蒙人支系,因此都是苗族。

  二、境外苗族生存状况、文化特点

  1. 越南的苗族

  在越南,苗族主要分布在越南与中国、越南与老挝交界的各省。越南苗族除少部分从老挝进入外,主要通过我国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进入,时间从明末清初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中叶。即便在今天,文山州与越南北部的苗族也来往密切。据“越南在线”网站资料介绍,越南的苗族人主要分布在河江省、老街省、莱州省、山萝省等省份,大约有100万人。在越南的54个民族中,苗族人口居第八位。

  关于越南苗族的支系,有不同的说法,比较普遍的一种支系分类是将其分为5个支系:“白苗”,自称为“蒙豆”;“黑苗”,自称为“蒙那”;“红苗”,自称为“蒙西”;“花苗”或“青苗”,自称为“蒙冷”或“蒙佐”;“汉苗”,自称为“蒙刷”。

  苗族迁居越南以后,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吸收了一些越南传统文化。在服饰方面,越南苗族主要透过服饰颜色和特殊的刺绣表达民族历史;在节日方面,越南苗族将越南春节作为最重要的节日,每逢春节都要通过唱歌、跳舞、荡秋千等活动庆祝三天。

  在社会生活中,越南苗族与其他民族一起为越南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而越南政府一直以来也较为重视少数民族问题,制订出了一些比较合乎少数民族特点的政策、措施,对各民族的尊严和平等权利给予了一定的保障。例如,在苗族人数占优势的地区,苗语被认为是通用语言,政府还帮苗族人创制了一套文字。21世纪初,越南政府正在帮助民族地区实施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比如帮助他们建水井、修公路、盖房屋、发展教育等,苗族作为生活在越南北部山区的少数民族同样在这些发展机遇中得到了实在的益处。

  2. 老挝的苗族

  苗族移居老挝大约发生在19世纪,主要是我国的苗族经由越南进入。老挝苗族是老挝第三大少数族群,据2008年老挝人口普查数据,老挝境内苗族人口达51.5万人,仅次于克木族、普泰族。在老挝的华潘、川圹、沙耶武里、丰沙里、乌都姆赛、琅勃拉邦、万象等省,都有苗族分布,其中以川圹、华潘两省最为集中。老挝苗族虽然人数众多,但始终被认为是外来民族,是“没有祖国的乞丐”。

  1954年,美国接替法国殖民老挝后,在老挝组织苗族武装四处活动,企图颠覆老挝政权,严重破坏了老挝的社会稳定,直到1973年美国势力从越南和老挝退出。1975年,在老挝的政治改组过程中,部分老挝苗族因曾经帮助过美国军事行动而开始遭到迫害,导致老挝苗族大规模地涌入泰国,人数达10万之众。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6年4月1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傣族:在东南亚国家及其相互交往中举足轻重
下一条: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柯尔克孜族
   相关链接
·[张瑶]作为民间技术的巴代做法·[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刘海平]湘西苗族古歌的文本比较研究·[李若慧]礼俗生活实践中的“文化遗产”
·[方守永]《苗族古歌》的叙事艺术研究·[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
·[冉小芳 左红卫 王耀萱 龚光平]乡村振兴视阈下剑河苗族剪纸的传承发展研究·[刘海平 李琳]巴赫金狂欢诗学理论视域下的城步苗族庆鼓堂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苏明奎]文学与记忆:苗族口头文学《仰阿莎》的跨媒介书写
·[韦柳相]苗族“亚鲁王”史诗程式化分析·[胡琳]灾害叙事与埋岩习俗的文化阐释
·[何佩雯]苗族民间叙事中的灾害母题表述研究·[何佩雯]苗族民间故事中的灾害伦理
·[郑宇 胡梦蝶]云南苗族山岳文化变迁与生计方式演变·[石寿贵 石维刚]浅谈苗族的赶秋节文化
·[杜琳宸]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吴晓东]“苗族杨姓不吃心”故事的演变与习俗的起源
·[肖远平 奉振]苗族民间故事善恶观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林继富 彭书跃]民间故事讲述人与苗族“花场”的建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