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南传佛教的外来僧侣现象
我国傣族基本上全民信仰南传佛教,在西双版纳等傣族地区,有将未成年男子送去寺庙学习的习俗。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未成年人的教化和道德培养。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很多人不愿意再到寺庙当僧侣,导致南传佛教寺庙僧人减少、后继无人的状况开始显现。但是,由于寺庙在傣族人民中的作用和功能并未衰弱,僧侣仍是寺庙中的刚需组成。面对这种情形,傣族地区寺庙中出现了很多外来僧侣,他们不是拥有中国国籍的本国公民,而是来自于东南亚各国的傣族同胞。
外来僧侣与傣族人民有着共同的民族认同和宗教情结,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傣族信众的宗教需求和南传佛教发展的需要。但是,从国籍身份的角度看,外来僧侣参与我国的宗教事务,存在着宗教渗透的风险,可能有碍南传佛教的长久发展,这也是信仰南传佛教的傣族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五、作为跨境民族之傣族所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傣族是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地区中重要的跨境民族,东南亚各国的傣族人口数量庞大,分布地区广泛,与我国边疆接壤面积大。由于与我国的傣族有着共同的族源、血缘和亲缘关系和高度的文化相似性,同属于傣-泰文化圈,在我国西南与东南亚各国交往密切的开放格局中,加强政治互信,可以发挥跨境民族的优势促进经贸往来和旅游开发。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傣族地区面临着非传统安全形势下的诸多挑战。诸如,金三角地区的毒品走私、赌博、非法移民、跨国犯罪等。由于地理位置相近,语言相通,加之我国西南边境地理地貌复杂,容易为跨国犯罪提供土壤,给我国边境安全带来诸多隐患,也使得傣族文化面临碎片化的风险。个别周边国家实施的边境民族对外开放政策,比我国边境的更优惠,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边境民族经济和心理上造成不平衡感;境外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借民族和宗教因素,也对我国边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进行煽动与干扰等。
综上来看,正确认识傣族这一特殊、人口占多数的跨境民族的基本特性、国家关系、民族问题、宗教因素、历史文化现象,加强民族团结、制定公平公正合理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消除民族发展不平衡性和较大差异性、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积极培养优秀民族干部和因地制宜缩小地区发展差异,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多领域合作与良性发展、重视和开发沿边经济区和口岸建设、加大加强以及着力发挥云南、广西等省的对外交往民族优势和地缘优势等举措,对维护我国边疆稳定、经济发展和地区间、国家间的社会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是北京市社科基金基础研究重点项目“跨界民族与周边关系”(项目号:15KDA007)成果,项目主持人:吴楚克】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6年3月25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