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非遗与人文图典:景德镇工匠
  作者:仲富兰   摄影/图:仲富兰 收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8-08 | 点击数:8110
 

【非遗与人文图典】

景德镇的陶瓷艺人在在冒筒瓷坯上手绘,原载“国家人文地理”

  这是第三次去江西景德镇了。

  这次是应园艺专家张雄先生之邀,去景德镇参访景德镇古窑,也去造访中国著名茶乡浮梁县的几位制茶大家。14日下午去看了景德镇古窑,这个古窑实在不简单,历代古窑展示区内有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风火仙师庙、瓷行等景点,向人们展示了古代瓷业建筑,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以及传统名瓷精品。

景德镇古窑——龙窑

  瓷器是代表中国文化和国家形象的重要符号之一。中国的瓷器,或大气磅礴,或温婉可人,或文艺扑鼻,或化朽为奇……在景德镇古窑,放眼望去除了瓷器,就是那些聚精会神地匠人,瓷工是比古窑更为可贵的人力资源,他们朴实无华,泥在他们手中却变成生命,安静而不争。每去一次,总是被中国陶瓷伟大的工匠精神所感染。

1930年代 陶瓷艺人在吹釉

  景德镇是一座有着近两千年制瓷历史的手工业城市,地处江南一隅,四面环山,纵横溪流,虽然依山傍水,交通却相对落后,信息较为闭塞,但正是这个人文地理特征,勤劳智慧的江西景德镇人民,从这里走出了大批陶瓷手艺人。一个城市形成如此浩大的陶瓷手艺人精英,这种现象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

  我还没有来得及对景德镇的民俗文化做细细的梳理。南宋以后,随着南宋王朝南迁和北方战事的频繁,大量制瓷工匠纷纷南下来到景德镇,加入到制瓷大军中来,我早在想,外来一族如何与昌南本地瓷工和谐相处?一般这类关系是比较难以处理的,但这里的工匠有胸怀,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用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不断绘制景德镇制瓷历史的新篇章。可以说,景德镇的起源、生存和发展,靠的就是成千上万、一代接一代的手艺人不懈地努力。同时,也在漫长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带有地方特点的“工匠精神”。

民国年间陶瓷艺人在制坯

民国年间瓷工制利用轮盘制作杯子

瓷工与自然晾干的大花瓶瓷坯

景德镇古窑博览区的民俗照片

库房里堆放着的陶瓷成品

景德镇手绘瓷盘的艺人和外地商客

瓷工在用稻草包装瓷器运往美国

  恕我对制瓷工序缺乏研究,古话告诉我“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工匠手里的“吃饭家什”是重要的,制瓷的关键是“窑”,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还是景德镇的工匠,景德镇的窑工与瓷工们一起,依靠自身的力量,把窑的历史演绎得淋漓尽致:从龙窑到馒头窑,到葫芦窑,再到镇窑;从圆窑到隧道窑,再到梭式窑;随着时代的进步,从烧柴、烧煤,烧油,直到今天烧天然气。这一路走来,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还是窑工与瓷工们的聪明和智慧,当然也在叙说着“中国瓷都”景德镇的历史。

  出于喜好,过去也零星地收藏了一些有关景德镇的老照片,晒几张出来与诸位朋友分享。

 2016年7月16日于沪上五角场

 

  【转发说明】古人说学贵有恒、积学聚宝。“国风文化记忆”微信公众号新推“非遗与人文图典”,作为主持人仲富兰先生的一份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意在唤起保存与传承中华传统技艺资源与文化记忆,供对此有兴趣的学者或艺人批评与讨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脉络,将有助于我们当今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也欢迎各位关注“国风文化记忆”微信公众号(shanghaiminsu),即“上海民俗”的汉语拼音。谢谢!

 

  文章来源:国风文化记忆 2016-07-16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下一条: ·迁徙之路
   相关链接
·[任砚泽]《断魂枪》反映的传统技艺传承困境·[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徐仕佳]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市场、消费与身体性规训
·[孙发成]传统工艺传承中的“技艺黑箱”·第三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黄山开幕
·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调查]环保与非遗:700年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琉璃厂全部关闭
·倪弋:民俗怎样与法律兼容·非遗节系列报道丨中国艺: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
·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庞涛]阿拉善地毯传统技艺的调查与研究
·实施抢救性记录应遵循的原则·独守匠心的加拿大独木舟工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