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施爱东:《作为实验的田野研究: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科玄论战”》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8-01 | 点击数:5570
 

   
  作为实验的田野研究: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科玄论战"

  作者:施爱东 整理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4月
  页数:264
  印刷时间:2016-4-1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外文书名:Field Study as Experiment
        ISBN: 9787516176665

 

内容简介
   《作为实验的田野研究: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科玄论战"》是一部围绕民俗学田野作业问题而展开的学术论争,论争焦点集中在“科学方法尤其是实验方法是否适用于人文研究”的问题。这是对20世纪20年代“科玄论战”中“科学究竟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的一次历史呼应,论争从早年的科玄是否分家、科学是否万能的问题延伸到了人文学科的学术伦理与科学哲学的问题,科玄双方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论辩。这场主要局限于一批青年民俗学者的网络学术论战,其问题和意义却并不局限于民俗学科。

作者简介
  施爱东,男,1968年生,理学学士,文学硕士、博士,先后任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谣言学、民俗学学术史。代表性论著主要有《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等。

  目录

  上编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科玄论战”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生活本身”?(一)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生活本身”?(二)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生活本身”?(三)

  网络论战花絮选录

  中编  民间故事的实验研究

  故事传播的实验报告及实验分析

  民间故事的记忆与重构
  ——故事记忆的重复再现实验及其数据分析

  状元杀和尚:一个陌生故事的四次演述
  ——从情节增加引起的主题变化

  口头知识的不确定性
  ——以土城老人讲述的红色故事为例

  规范传说
  ——民俗精英的文艺理论与实践

  下编  田野研究中的科学与伦理

  告别田野
  ——当代民俗学研究的权宜之策

  民俗学学术伦理追问:谁给了我们窥探的权利?
  ——从个人田野研究的困惑谈起

  田野突发事件与田野伦理
  ——以一次田野作业“奇遇”为个案

  伤感的民俗学,或者如何成为一位民俗学者

  田野研究的“五个在场”
  ——巴莫曲布嫫访谈录

  代后记:一个技工与一群诗人的群殴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冯文开:《中国史诗学史论(1840-2010)》
下一条: ·乌日古木勒:《柳田国男民间文学思想研究》
   相关链接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胥志强]现代民俗学中的礼俗互动问题·[程鹏]从都市民俗学到现代民俗学:上海都市民俗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徐赣丽 滕璐阳]当代手工艺的都市实践·“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在线上成功举办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李向振]面向“民众的知识”和知识生产的现代民俗学
·[岳永逸]风俗与民俗: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史学根性和民族性·[叶涛]关注当下的民俗学
·[徐赣丽]现代民俗学如何可能·[周星]现代民俗学应该把乡愁与本真性对象化
·[孙艳艳]修行中的“身体感”:感官民族志的书写实验·徐赣丽:《民族文化的空间传承——对侗寨的田野研究》
·[岳永逸]Folklore和Folkways:中国现代民俗学演进的两种路径·[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李传军 罗含]表彰隐藏的光辉:歌谣运动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建立·[林继富]家园重建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