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刘守华:五湖四海结学缘
  作者:刘守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20 | 点击数:5410
 

  (三)

  美籍华人学者丁乃通教授本是浙江杭州人,早在1936年即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并于1938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三年后再获博士学位,随后开始在国内外许多高校任教,1957年起客居美国,最后任教于西利诺大学,1989年病逝。他本是研究和讲授英国作家文学的,直至上世纪60年代,“看了许多中国各民族的故事,认识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深刻了解中国民间文学在世界上占了一个不但是重要而且是领先的位置”,于是和中国民间故事结下不解之缘,在西方研究民间故事的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影响之下,以十年心血惨淡经营,撰写了一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于1978年由芬兰科学院出版,成为各国学者检索中国民间故事最便捷的工具书。他还撰写了关于《白蛇传》、《灰姑娘》、《黄粱梦》、《云中落绣鞋》等经典故事的系列论文,成为以历史地理学派方法研究中国故事而蜚声世界的学者。

  1985年9月,华中师大中文系邀请丁乃通前来讲学并由章开沅校长出面聘请他为我校客座教授。他用美国汤普森的《民间故事分类学》作教材,一面翻译一面用汉语讲解,时间长达一月之久。他带来一箱子外文参考书,其中有邓迪斯的《世界民俗学》(后来由陈建宪译出在上海文艺出版社问世,成为中国民俗学科同西方接轨的主要论著)以及《世界民间故事母题索引》等。我们特意组织了一个小班听他讲课,深受他热爱中国民间文学的爱国情怀的感染和世界民俗学新进展的启迪,其中多人一直钟情于民间文艺学科,如今已出了5位教授。在十分简朴的接待安排中,他欣欣然同我们十几位师生研讨中国民间故事,乐而忘倦。他拒收任何报酬,将带来的一箱子书全部捐赠给我们,甚至连他应邀来华中师大讲学的机票钱也捐赠出来,要我们买一个书柜收藏有关资料,这个资料柜一直使用至今。他鼓励和热情帮助陈建宪、黄永林两人将他用英文撰写的评述白蛇传故事的长篇论文《高僧与蛇女》译成中文发表,由于当时他俩的英文水平不高,此稿又涉及大量西方学术文献,因此初译稿中错讹较多。丁先生和夫人许丽霞就如同批改小学生作文那样,用红笔在原稿上改写得密密麻麻一片。此文是丁先生的成名之作,用五万多字的篇幅探索美女蛇故事在东西方文化语境中的生活史,其中涉及蛇在佛教文化中的文化意象,为此他用半年时间专程到香港去通读《大藏经》;概括性的论断只有几句话,可他注释中注明见于《大藏经》的有关页码却达150多处,其治学功力之勤谨,使审阅书稿的出版社责编惊叹不已。

  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喜爱,将我们的心紧贴在一起。在初次通信中,他就表示:“深深了解你对故事学的热诚,在这一点上,我们真是志同道合。”他推荐介绍我和乌丙安等人加入芬兰科学院主持的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ISFNR)作会员,先后在国内外参加了三届会员学术研讨会。由此得以和欧美许多民间文艺学家结识交往。他以自己的研究实绩说明历史地理学派故事学方法的要领,特别是着重指导和帮助我探索题为“求好运”,列入AT461型的一个著名故事圈的生活史。他于1983年5月写来一封长信,信中称:

  今天收到来函,当然是非常高兴的事。AT460和461是一个故事圈或集团,流传极广,若能查清来龙去脉,对国际民间故事研究是一个大的贡献。……你若要比较中印两国的说法,当然是好的。可是了解中国的传统,在我看来并不需要把印度的说法作为前提。……假如我是你的话,一定会先把中国的说法整理成一组,用历史地理法探测传播地区及方向,起源民族及地域,原始形式及意义,尤其要查找古书里有没有这样的故事。先把中国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了,再研究别国的传统也不迟。

  他随即寄来一些欧美学者的研究成果供我参阅。我对此故事不断追踪,搜求到的中国“求好运”故事异文,从丁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所录40多例达到200多例,30多年来先后写成《一组民间童话的比较研究》、《千年故事百年追踪》和《蕴含史诗魅力的民间故事》(见《光明日报》2012年2月17日“国学版”)等7篇文章。丁乃通既有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民间文学的深厚积累,又熟谙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学术传统,以贯通古今中外人文的科学眼光来研究民间故事,使我同国际学苑结缘。

  任教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金荣华教授,多年来一直以继承弘扬丁乃通优良学术传统为己任,他培育了一大批有作为的台湾民间文艺学家,修订完善丁乃通的故事类型索引,终于完成了涵盖大陆《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这部宏大故事书的新编《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又率领学生广泛采录台湾各地民间故事,撰写出了一系列见地新颖的故事学论文。他成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民间文艺学科带头人,我俩由丁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牵手相识,在丁先生去世前后相互扶持,正积极推进两岸民间文艺学和故事学持续向前发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华中学术集刊
【本文责编:赵昱】

上一条: ·乌丙安:用双脚走出来的民俗学家
下一条: ·[孙家正]存感恩于先贤,寄厚望于来者
   相关链接
·[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陈岗龙]城隍、格斯尔与落水鬼
·[穆昭阳]层嵌式场景实践:民间故事搜集整理的参与者·[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赵磊]明代教化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与写实特色·[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袁瑾]民间传奇故事的现代生长与媒介重述·[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尧]民间故事的情节链:三个隐喻·[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
·[谭昭]民间故事非核心母题的叙事逻辑与特点·[孙瑾]故事与图像人物的替代性演变
·[石圆圆]指向生命的“行动”:人类世背景下民间故事研究策略的启示·[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
·[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
·[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