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杭海]中国纹样的西方读解
  作者:杭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16 | 点击数:9995
 

欧文·琼斯 著,侯晓莉 译:《中国纹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4月。


  欧文·琼斯,1809年2月生于英国。他先后于卡尔特修道院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建筑。1832年至1834年,他到意大利、希腊、埃及等国家考察建筑纹样,与友人Goury在西班牙对阿尔罕布拉宫(Alhambra Palace)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伊斯兰建筑考察,受阿尔罕布拉宫建筑彩绘启发,欧文·琼斯设计了用于拼花地面的马赛克瓷砖,该设计引起维多利亚设计改革关键人物的关注。由此导致了欧文·琼斯参与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场馆的建筑设计,他负责的场馆内部装饰采用蓝色、红色和黄色三色为基础色彩,为其赢得很大声誉。

  19世纪英国的设计思潮以新古典主义和哥特式复兴为主,而欧文·琼斯试图在世界上最优秀的装饰纹样中寻找设计的通用原则,以建立适合于时代的设计方法,由此促成了他最重要的著作《世界装饰经典图鉴》的出版。

  1867年,欧文·琼斯出版了《中国纹样》(Examples of Chinese Ornament)(侯晓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该书中的中国纹样取自他任职的南肯辛顿博物馆的中国收藏品以及一些私人藏品,这些藏品以清代陶瓷及景泰蓝为主。欧文·琼斯采用其《装饰的法则》一书中的分析原则对中国纹样进行分析,他相信这些中国纹样虽然“所有作品的写意方式都极具中国特质,但最初的创意显然来自穆斯林”(《中国纹样》p1)。这显然是对传统中国纹样形态与结构的误读。

  欧文·琼斯对中国纹样结构分析的主要观点是:“中国人的独特之处在于,用相对较大的主花朵预留出三角区域,尤其那些大型瓷器。”(《中国纹样》p2)“但对于三角形之外的较少空间,则采取自由的手法柔化布局。”(《中国纹样》p3)由此将中国纹样分为三类:一、连续型体系;二、密集型散点式体系;三、间空型散点式体系。

  这种对中国纹样结构的西式读解,直接导致这批中国纹样的摹写产生变异,无论是结构还是细节都有微妙的变化。事实上,中国纹样的构成原则并不是表面呈现的母体间的三角关系,而是由适合纹样、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等构成的组织方式。这种丰富性让欧文·琼斯难以辨识,只能停留在对主要花卉构成的三角关系的简单识别上。而在面对更为复杂的四方连续纹样时,欧文·琼斯的画面组织更为茫然。四方连续纹样彼此关联的散点结构被欧文·琼斯理解成“整理彩绘瓷瓶,风格更为分散,花纹完全分离独立,然而非常雅致”(《中国纹样》p172)。于是,由于对纹样深层次结构的理解缺失,这本由西方人整理摹绘的中国清代纹样,呈现出一种有趣的、似是而非的组织结构与细节处理。

  对这批清代纹样的色彩理解,欧文·琼斯总结说:“中国人擅长处理复色:大面积运用浅蓝、浅绿和浅粉,暗粉色、深绿色、紫色、黄色和白色则用得较少。他们的作品中毫无粗糙和突兀之处,轮廓、颜色的平衡与搭配都令人赏心悦目。但这种画法缺乏某种纯净,那种在古希腊、古阿拉伯、古摩尔人、甚至在当代伊斯兰作品中可以找到的纯净。”但欧文·琼斯摹绘的这批纹样只是中国传统纹样的冰山一角,由清代粉彩、珐琅彩瓷器与景泰蓝器具所呈现的纹样与色彩调性不可避免地留下强烈的时代烙印,这是一种过于强调工艺、注重技巧的世俗趣味,以繁复细碎为其特征,过于复杂的结构与过多的色彩层次让器具表面装饰呈现出雅致而含蓄的光芒,但力度与单纯却不复存在,就这一点而言,欧文·琼斯的眼光是犀利的。

  翻阅这样一部书籍,如果你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西方人对中国纹样的理解与再现。


 

  文章来源: 《中华读书报》2016年07月13日09版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姜鹏]《中国文化史丛书》出版的台前幕后
下一条: ·[段崇轩]节日和安详
   相关链接
·[朱志平 靳冉]当代语境下民俗艺术价值重构与转化·[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刘先福]作为认同表达的民俗艺术·[刘先福]作为认同表达的民俗艺术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赵欢]歌、舞和手工制作
·[菅丰 雷婷]民俗学艺术论题的转向·[波丘斯]回归技术:民俗艺术的诠释维度
·[黄龙光]民俗艺术田野调查与艺术民俗志书写·[程波涛]论祝寿图像中民俗与文化的共生现象
·[程波涛]文士阶层祝寿绘画的主要类型与表达范式·[朱冠楠]民俗艺术的现代性遭遇
·[罗晓欢]以墓葬建筑及其雕刻为中心的四川清代民俗信仰研究·历经30年编撰 《中国民俗艺术(汉族卷)》付梓
·[雷天来]另一种“文本”:图像民俗志·中国少数民族民俗艺术亮相美国史密森民俗节
·专题║ 寻访剪纸,寻访民间·[陆斯嘉]奚小琴:“剪”不断的回忆
·[吕胜中]到处的“小红人”·[陈畅]另一种维度:当代剪纸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