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46-47:西沙群岛北礁3号沉船出水的青花瓷碗
图48-49:西沙群岛北礁3号沉船出水的青花瓷碗
五、结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的源泉,也是国与国宣示领土主权的重要依据。庙宇既是我国沿海人民发现和开发海南诸岛的标志和见证,也是我国沿海人民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在南海诸岛的重要载体。近代以来越南、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提出对南海诸岛的所谓主权要求,依据就是所谓的“历史占有”。为此,有些国家上岛不惜毁庙灭证,添加自己民族国家的历史记忆符号。如1906年日本西泽吉次以“发现”为名,侵占东沙群岛,改为“西泽岛”,并毁掉大王庙、兄弟庙及疍民和渔家的墓地等。我国政府向日本交涉的证据就是岛上有古庙遗迹和渔民生产。针对后来日本拟借殖民统治下的台湾来坐实对东沙的占有,我国宣示主权的证据仍然是庙宇及其神像,以强调东沙群岛为中国领土,并非“无主之地”。而针对法国在1933年入侵我南沙九小岛事件,国民政府更根据法国人自己承认南沙有庙宇史迹加以严正的批驳。日本在1939年入侵太平岛后,则另建大和民族的“神社”,以强调所谓的文化存在。法国和越南1939年在西沙永兴岛也试图毁灭天妃娘娘庙,改易为所谓的黄沙寺以期伪照历史的占有。今天越南非法占领南沙部分岛礁之后,同样立庙并派驻僧侣上岛借以期长久霸占。台湾当局在实际管控的太平岛和东沙岛,则重建土地庙、大王庙、观音堂等民族文化建筑,并由官兵亲自参与庙务管理,常年举行祭拜庆典,以强化在南海诸岛的主权地位。1956年,在处理菲律宾入侵南沙群岛的“克洛马事件”时,国民党当局派海军前去巡弋和驻防,其罗列“南沙群岛之主权”不容他人侵犯的十条理由,其中第二条称:“中国渔民自远祖以来,经常出入于这些岛屿,从事渔业。在这些岛上留下了中国文化的遗迹,如古庙、神像和其他建筑物,其形式,与我国各地所有者毫无二致,而庙前之对联,虽经多年风雨的剥蚀,仍可辨识,确为中国文字,而各岛上残存中国人之衣冠形式,俯拾即得,其为中国渔民常渔猎之处,固无待言论。” [137]彼时海峡两岸虽然处于严重的分治对峙局面,但如此宣示依旧义正辞严、掷地有声,值得有志之士加以深思。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受左倾错误观念和无神论思想的影响,长期忽视南海诸岛庙宇的历史遗迹价值和文化主权价值,特别是对于西沙群岛的庙宇,或改作他用,或彻底毁弃。特别是永兴岛孤魂庙的管治现状,以及作为主权象征的娘娘庙的“历史失忆”,管窥出海南三沙市在文化建设方面仍然处于相当薄弱的环节,缺乏主权维护意识。中国的南海战略政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一环。南海安全的长治久安,更离不开文化建设的支撑,基础才能牢靠,布局才能全面。保持南海诸岛文化信仰传统的“原生感”“历史感”和“持续感”,是我国南海诸岛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战略的高度,尊重历史,尊重信仰,恢复或重建南海诸岛这些庙宇建筑及其民俗文化活动,有助于我们传承和保护南海诸岛的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捍卫我国的国家主权和文化主权。今后我国更应当动员各种社会、文化资源,在南海诸岛建设包括宗教性建筑在内的各种文教设施、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强化守岛的军、政、民对所在岛屿的文化空间的认同感、归宿感。尤其是应当加强各级人文教育设施和项目,使本土信仰文化和民俗有所依托,也使整个海岛建设更具可持续性,从而实现南海诸岛的“文治复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指阅微站 2016年07月14日 01:27 【本文责编:CFNEdit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