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李粉华]亚瑟·哈图对特性形容修饰语的研究
  作者:李粉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08 | 点击数:12090
 

   注释:

  [1] 亚瑟·哈图(Arthur Thomas Hatto 1910-2010):英国语言学家、史诗专家。是著名“伦敦史诗讲习班”(London Seminar on Epic)的创始人和主席,主编出版了两大卷成果《英雄及史诗诗歌传统》(Traditions of Heroic and Epic Poetry, the Modern Humanities Research Association, London, 1980, 1989),是西方学者中对《玛纳斯》史诗研究较有建树的学者,对现在的西方突厥语族英雄史诗研究学者卡尔·赖希尔(Karl Reichl)和丹尼尔·普热依尔(Daniel G. Prior)都有影响。

  [2] 参考尹虎彬:《古代经典与口头传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27页。朝戈金:《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7页。

  [3] 沈少华:《英语趣味修辞格》(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年, 第367页。

  [4] 朝戈金:《口传史诗诗学的几个基本概念》(J),《民族艺术》2000年第4期,第71-79页。

  [5] A. T. Hatto ,“Epithets in Kirghiz Epic Poetry 1856-1869,”in A. T. Hatto,eds., Tradition of Heroic and Epic Poetry .Ⅱ.Characteristics and Techniques,London,The Modern Humanities Research As sociation,1989,pp.71-93.

  [6]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69页。

  [7]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曼拜特·吐尔地,古丽巴哈尔·胡吉西:《柯尔克孜族民间信仰与社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93-94页。

  [8] 笔者的译文主要参考哈图的英译。

  [9] D. J. A.Ross ,“OLD FRENCH,”in A. T. Hatto,eds., Tradition of Heroic and Epic Poetry .Ⅰ.The traditions,London,The Modern Humanities Research As sociation,1980,pp.79.

  [10] 拉德洛夫:《阔兹卡曼》(Köz-kaman)。

 

  参考文献

  [1] A. T. Hatto .(1989).Epithets in Kirghiz Epic Poetry 1856-1869.In A. T. Hatto(Ed). Tradition of Heroic and Epic Poetry .vol.2. London: The Modern Humanities Research As sociation.

  [2]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曼拜特·吐尔地,古丽巴哈尔·胡吉西.《柯尔克孜族民间信仰与社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

  [3]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4]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玛纳斯)史诗的程式以及歌手对程式的运用》[J].《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第65-71页.

  [5]朝戈金.《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6]朝戈金.《口传史诗诗学的几个基本概念》[J].《民族艺术》,2000年,第4期:第71-79页.

  [7]尹虎彬.《古代经典与口头传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8]亚瑟·哈图.《柯尔克孜古代英雄史诗中的系列式比喻和形容词》,王宽相译,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编:《民族文学译丛第二集 史诗专辑(二)》, 1984年,第225-242页。

  [9]沈少华.《英语趣味修辞格》[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年.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少数民族文学系2014届硕士研究生)

 (本文的删节版刊于《民族文学研究》2013年第6期,若引用请以原刊为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秋山利辉:《匠人精神》摘录
下一条: ·[太史文]七夕与鬼节为什么同在农历七月?
   相关链接
·[王艳]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格萨尔史诗编译与研究的人民性话语·[覃跃鑫]德昂族口传文学传承发展情况分析
·[苏培]“共时的”综合表演:口头史诗歌手演述的审美创造·[李楠]“史诗文本”:概念嬗变与问题阐释
·[姜蕾]《伊戈尔远征记》与新疆各民族民歌修辞手法的比较研究·[冯文开]中国史诗研究百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三大史诗上春晚:后台故事
·[赵晨之]走出“中国有无史诗”的提问方式·[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李银菊]史诗《玛纳斯》所见“丝绸之路”路线·[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
·[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冯文开]史诗:诗性的历史叙事及其认同功能
·[罗瑛]汉文化影响下景颇族史诗中的观念与母题分析·[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
·[范宗朔]试析菲律宾苏洛德人史诗《西尼拉乌德》中的英雄人物特征·[查汗]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视野下新疆《江格尔》史诗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建构
·[刘倩]尹虎彬对“口头诗学”的译介与研究谫论·[韦柳相]苗族“亚鲁王”史诗程式化分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