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李粉华]亚瑟·哈图对特性形容修饰语的研究
  作者:李粉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08 | 点击数:12092
 

  (八)虚循环型(Pseudo-cyclic)

  “虚循环型形容词”是因为其在叙述中所起的功能而列的,这类形容词的作用在于烘托史诗的背景或者是引出下文的故事。例如1862年拉德洛夫搜集的《阔兹卡曼》(KÖz-Kaman)中第675至678行:

  675 Eläman elin čaptıb’ai,balam

  Tokomon elin čaptıb’ai,balam

  Kalkaman elin čaptıb’ai,balam

  埃拉曼的民众是否被你打败,孩子?

  托克曼被你摧毁了吗,孩子?

  卡尔卡曼是否被你降服,孩子?

  玛纳斯的父亲加克普问阿勒曼别特是否打败了Eläman、Tokomon和Kalkaman,在这一史诗片段中没有出现过相关的争斗、战争的信息,也没有这三个汗王的背景。那么歌手在下文中可能会讲述相关的信息,讲出新的故事。

  (九)简单型(Simple)

  从修饰语的构成来看,有的修饰语只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这类形容词称为“简单型形容词”,如“雄狮”、“老虎生的”、“美丽的”。对听众来说,歌手的修饰语越多,描述得越细腻丰富,他所唱的史诗就越精彩丰满,更能得到听众的青睐。反之,如果歌手只会运用一些简单型的形容词,他所唱的史诗就没有吸引力。可以说史诗中简单型形容词数量的多少能大体判断史诗歌手的水平。

  (十)复合型(Multiple)

  “复合型形容词”是相对于“简单型形容词”来说的,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构成的修饰语。总体来说,在古老的柯尔克孜族史诗里,复合形容词要比简单形容词多得多,而从20世纪搜集到的材料来看,简单型形容词要比复合型形容词多,这或许反映了从20世纪以后柯尔克孜族史诗传统有所减弱的情况。

  复合型形容词中长度较大的一类修饰语称为“超级形容词(king-epithet)”,在更早的柯尔克孜族史诗中最为典型,是史诗歌手用智慧精心创编出来的,其作用在于生动细致地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无论是出场的还是没出场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虽然没有视觉的直观感受,史诗歌手尽可能地向听众描绘出各个人物的形象。比如1862年拉德洛夫所搜集的《包克木龙》中的第66至80行是这样描写玛纳斯的:

  66 Tokoido ayu bettängän,

  belästäi jolbors baštanγan,

  čayan köstü, čap jāktū,

  teskäi jakka kıštaγn,

  70 enädän jaηı tüšköndö,

  koy bōrındai kara kan

  oη koluna uštaγan,

  kabaγı bīk, kašı bas

  kösü kızıl, öηü sas,

  75 kandū tūtγan Er Manas-

  kölöködö kön öskön,

  könü-menän örgö öskön,

  ašıktū jilik jotosu,

  Jakıp Baidın botosu

  80 Asıl tūγan Manas...

  脸像森林里的熊一样,

  额头像高山上的猛虎一般,

  蝎子一样的眼睛尖下巴,

  在山坡地阴面活动,

  刚刚出生的时候

  在他的右手上紧握,

  羊肝大小的血块,

  眼睑很高眉毛却很低,

  红色眼睛灰黄的脸,

  血迹中出生的英雄玛纳斯,

  深林里自由的长大,

  天天长大,步步成长,

  如同带着髌骨的胫骨,

  加克普巴依的驼羔,

  出身名门的玛纳斯

  ……

  歌手用了15个诗行,通过形象的比喻,对额头、眉毛、眼睑、眼睛、下巴等都进行了描绘,使听众对玛纳斯的外貌特征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秋山利辉:《匠人精神》摘录
下一条: ·[太史文]七夕与鬼节为什么同在农历七月?
   相关链接
·[王艳]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格萨尔史诗编译与研究的人民性话语·[覃跃鑫]德昂族口传文学传承发展情况分析
·[苏培]“共时的”综合表演:口头史诗歌手演述的审美创造·[李楠]“史诗文本”:概念嬗变与问题阐释
·[姜蕾]《伊戈尔远征记》与新疆各民族民歌修辞手法的比较研究·[冯文开]中国史诗研究百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三大史诗上春晚:后台故事
·[赵晨之]走出“中国有无史诗”的提问方式·[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李银菊]史诗《玛纳斯》所见“丝绸之路”路线·[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
·[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冯文开]史诗:诗性的历史叙事及其认同功能
·[罗瑛]汉文化影响下景颇族史诗中的观念与母题分析·[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
·[范宗朔]试析菲律宾苏洛德人史诗《西尼拉乌德》中的英雄人物特征·[查汗]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视野下新疆《江格尔》史诗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建构
·[刘倩]尹虎彬对“口头诗学”的译介与研究谫论·[韦柳相]苗族“亚鲁王”史诗程式化分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