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李粉华]亚瑟·哈图对特性形容修饰语的研究
  作者:李粉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08 | 点击数:12085
 

【摘要】特性形容修饰语是史诗中修饰人或物特征的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蕴含了史诗背后民众的情感和思想,也能反映史诗的流变。本文是对玛纳斯史诗专家亚瑟·哈图(Arthur T. Hatto)[1]“Epithets in Kirghiz Epic Poetry 1856-1869”一文的译介,该文探讨了《玛纳斯》史诗中特性形容修饰语的类型特点,他的思路和见解对史诗研究者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特性形容修饰语;史诗;玛纳斯;亚瑟·哈图


  一、关于特性形容修饰语

  对英语里的“epithet”,学者们有不同的译法,有“特性形容修饰语”、“表性描述语”、“特性形容词”、“特性修饰语”、“属性形容词”和“性质词语”,都是指用来描述某人或某事物特性或特征的词语,可以是名词、形容词,也可以是短语。如“利欲熏心的阔孜卡曼”,强调阔孜卡曼的特点——“贪财图利”,“星罗棋布的毡房”指毡房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特性形容修饰语可与被修饰词连用,也可以替换被修饰词。其中,用来代替人或事物一般名称的描述词或短语称为名词性特性形容修饰语(noun-epithet),如《格萨尔》中以“十方圣主”指称格萨尔。有的辞典中将“epithet”译成“外号”、“称号”、“绰号”等。

  在目前的口头传统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论之一——“口头程式理论”的形成与对特性形容修饰语的研究有着直接的关系。“口头程式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米尔曼·帕里(Milman Parry)在对荷马史诗文本进行语言学解析时,首先注意到的是程式(formula),在阐释“程式”这一概念时,帕里是通过分析《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描绘神或英雄的名词特性形容修饰语程式(noun-epithet formulas)实现的。这些名词特性形容修饰语充分展示出了荷马史诗的口头风格特征。如“受尽煎熬的俄底修斯”、“牛眼睛的赫拉”、“灰眼睛女神雅典娜”、“军队的统帅阿伽门农”等等,他们在诗行中处于相同、固定的位置,在格律上合适,经过历代歌手的传承而成为一种传统的表达方式。歌手在使用时并不会过多考虑是否新颖或多样化,而是取决于同熟悉的事物相连结的贴切性。[2]

  对于荷马史诗中的这种由两个词构成(中间有连字号)、表示人物或事物的特性(或特征)的复合形容词,如“fleet-footed Achilles”(飞毛腿阿基里斯),“rosy-fingered dawn”(玫瑰指的黎明),“wine-dark sea”(醇酒般深色的大海)等等,有学者称之为“荷马式属性词语(Homeric Epithets)”,这种措辞风格还被后世文人所袭用。[3]

  如朝戈金在《口传史诗诗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文[4]中所说,特性修饰语的研究在荷马史诗那里获得了深入的讨论,因而一度被认为是荷马风格的标志之一。后来才有学者注意到,在阿尔泰史诗传统中,这种特性修饰语的使用更为充分和多样。伦敦大学的资深《玛纳斯》史诗专家亚瑟·哈图就是这样一位学者,他根据1856年哈萨克族裔俄罗斯军官、民族志学家乔坎·瓦利哈诺夫(Chokan Chingiso-vich Valikhanov)搜集的“阔阔托依的祭典”和1862年到1869年维·维·拉德洛夫(V.V.Radloff)在田野调查中记录的《玛纳斯》史诗的部分章节,对史诗《玛纳斯》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其中较为重要的成果是对该史诗中的特性形容修饰语(epithet)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在《玛纳斯》史诗的研究史上是较大的突破和贡献。

  二、亚瑟·哈图对特性形容修饰语的分类

  在《1856—1869 年柯尔克孜(吉尔吉斯)史诗中的特性形容修饰语》(Epithets in Kirghiz Epic Poetry 1856-1869)[5] 这篇论文中,亚瑟·哈图将《玛纳斯》史诗中的特性形容修饰语分为了十三个不同的类型,并对每一个类型做了深刻的分析。以下内容是笔者依据对该文的理解所作的译介和评述。

  (一)传统型 (Traditional)

  “传统型的特性形容修饰语”是指能够映射出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信仰、习俗、观念等的表现人或事物的特征的修饰语。对一个像《玛纳斯》史诗这样延续了数个世纪的史诗传统来说,有些修饰语是历代歌手不断积累起来的,有些甚至可能延续了数百年。这些特性形容修饰语作为同时代歌手共享的财富,属于与史诗的内容紧密相连的传统共同体。《玛纳斯》史诗的演唱作为柯尔克孜族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词里行间融汇了柯尔克孜人的信仰、观念和传统。在史诗歌手的词库中,像“青鬃狼”、“雄狮”、“豹子”、“苍狼”这一类形容词就明显带有史诗古老的神话色彩和柯尔克孜族传统的古文化基因。[6]“老虎生的”一词就反映了柯尔克孜人的动物崇拜习俗。“在柯尔克孜民间文学中,英雄的母亲怀孕时大多要吃猛兽的心肝,这样英雄出世以后便可以有猛兽一样的神力。这些英雄的外貌也大都具有猛兽的特征,如英雄玛纳斯从前面看像猛虎,从后面看像巨龙,从头顶看像苍鹰,他若发怒一声吼,胜过40只雄狮的吼声。”[7] 那么,歌手在演唱时会根据实际情况可能把“老虎生的”这个词扩展成英雄的母亲怀孕时的神奇故事,用很长的篇幅细致描述母亲怀孕时的超常人的表象或者英雄所表现出的神奇功力,又或者把整个“英雄神奇诞生”的故事压缩成“老虎生的”一个词语。

  哈图在文中提到,形容词与叙述之间的相互关系值得我们去关注。一个故事有可能被压缩成一个形容词,而一个隐秘的形容词也有可能会被扩展成一个详尽的故事,这是史诗歌手创编的技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秋山利辉:《匠人精神》摘录
下一条: ·[太史文]七夕与鬼节为什么同在农历七月?
   相关链接
·[王艳]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格萨尔史诗编译与研究的人民性话语·[覃跃鑫]德昂族口传文学传承发展情况分析
·[苏培]“共时的”综合表演:口头史诗歌手演述的审美创造·[李楠]“史诗文本”:概念嬗变与问题阐释
·[姜蕾]《伊戈尔远征记》与新疆各民族民歌修辞手法的比较研究·[冯文开]中国史诗研究百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三大史诗上春晚:后台故事
·[赵晨之]走出“中国有无史诗”的提问方式·[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李银菊]史诗《玛纳斯》所见“丝绸之路”路线·[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
·[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冯文开]史诗:诗性的历史叙事及其认同功能
·[罗瑛]汉文化影响下景颇族史诗中的观念与母题分析·[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
·[范宗朔]试析菲律宾苏洛德人史诗《西尼拉乌德》中的英雄人物特征·[查汗]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视野下新疆《江格尔》史诗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建构
·[刘倩]尹虎彬对“口头诗学”的译介与研究谫论·[韦柳相]苗族“亚鲁王”史诗程式化分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