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徐赣丽]城市化背景下民俗学的“时空转向”:从民间文化到大众文化
  作者:徐赣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6-12 | 点击数:14629
 

  (一)当代大众文化的崛起

  前述说明,城市化带来传统乡村民俗文化的变迁,也就是原有的文化基础被毁坏了;那么,在日趋城市化的社会中,民俗文化是否还存在?民众的思想情感以什么形式出现?传统的民间观念以什么载体传承呢?这些都是当代民俗学需要思考的。

  1.乡村文化、城市文化、民间文化、大众文化的区别与关联

  乡村与城市这两个不同空间里文化有何不同?费孝通先生建立的一套范式和框架,像乡土社会和城市社会、乡下人和城里人、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礼制社会和法治社会、习惯与契约,等等,惯常用来区分城市社会与乡村社会,用来区分城乡文化之不同似乎也适用。

  进一步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都市主要是更具时代性的流行文化,乡村保留更多的传统民俗。前者因为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而常常处于快速变动之中,注重创新,更为开放、包容、多元;后者有保守性或者稳定性、传承性、同质性强。都市是随着商业贸易活动而兴起的,其文化本质是消费文化;乡村更多是生产型或注重生产的自给自足的文化。都市注重信息交流和知识获得,以文字和现代媒介进行交流,以现代科技新方法解决各种问题;乡村注重经验的传递,以口头语言表达和交流情感,以神灵信仰为主要的解决焦虑的方式。都市生活是讲究效率的,甚至是无情的理性的;乡村是节奏舒缓的,非理性和人文的。

  民间文化与农民文化、乡村文化、传统文化、通俗文化、市民文化、流行文化既相区别又有联系。民间文化在以往被视为民族文化的根基部分,更多是与农民、乡村、传统相联系的;而在当代城市化社会,大众文化因为吸纳或涵盖了通俗文化、市民文化、流行文化、民间文化,而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长期以来,民俗学都强调民间文化与大众文化是不同的,在此不妨比照一下:第一,民间文化是民众自己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其创造和享用者很难区分,常常就是一体的,他们也是具有很强同质性的群体。大众文化是被专业人士生产出来,供他者消费,其创作者与享用者或接收者是分离的[16]。第二,创作和流传的形式不同:民间文化诞生于乡土社会,是一种伴随生活的自然状态中以口头语言和行为传承的;大众文化主要流行于城市社会,是以书面文字和音像视频等媒介流传的。第三,内容的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化是民众在生产生活中自发地创作,并以之服务于自己的生活需要,它表达的是群体的情感与愿望,是“生产者的艺术”。大众文化常常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创作,是“消费者的艺术”。第四,传统民俗文化更多体现地域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而现代大众文化更多具有一种流行的趋同性。第五,如鲍辛格所言,民间文化似乎未受现代发展影响,大众文化利用现代技术媒介,立意求新、频繁变幻。[17]

  我国当代的大众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一样,也是随着人类社会走向商业化、都市化与技术化的历史进程而产生的,是在媒体和消费文化主导下不断推波助澜而发展起来的,其具有不同于民间文化的特征。什么是大众文化?早在大众文化开始兴起之时,杭之就界定其为“一种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透过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大众传播所承载、传递的文化产品,这是一种合成的、加工的文化产品,其明显的特征是它主要是为大众消费而制造出来的”[18]。陶东风认为,大众文化在文本方面具有“批量化、标准化、复制性”的特点[18]。高丙中指出:“大众文化的社会凭借是商业霸权的建立和以都市为中心的消费社会的出现、大众传媒的发达。大众文化的特性可以概括为:通俗的、短暂的、可消费的、年轻的、机智诙谐的、诡秘狡诈的、性感的、有刺激性和冒险性的[20]”。可见,大众文化是现代消费时代伴随大众传媒技术、信息技术和文化产业而出现的,具有突出的商品性与消费性,具有模式化与雷同性特征;同时,具有世俗化、杂糅性、多变性和流行性。

  以人群来分,城市文化当然是以市民文化为主,它有可能是民间文化,即市民创造的文化,但在当代更多被淹没在大众文化之中。有人曾提出:“大众文化就是市民文化。中国从明代中叶就有,清朝入关以后又扭转了。现在的大众文化也仍然是市民文化,主要在大、中城市,其产生的原因仍然是商品经济”[21]。这里指出了大众文化的市民特征和商品属性。如果把传统社会的中国文化分为统治阶级的上层文化、市民的中层文化、底层的农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22],1990年代崛起的大众文化则是以市民为主体的中层文化,具现代性色彩。当然,城市文化其实要广于大众文化,更准确地说,民俗学的研究对象,还不是全部的城市文化或大众文化,而是其中具有一定传统性或者普通民众生活中具有共享性的部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福田亚细男]民俗学的研究方法
下一条: ·[户晓辉]非遗时代民俗学的实践回归
   相关链接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马兰]城市化背景下文化空间对“地方”的再造问题
·[刘婷 刘会惠]城市化转型中民间信仰的动态构建·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在山西太原成功举办
·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 年年会会议手册·“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 年年会议程·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会通知(第2号)
·“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
·[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刘明菊]城市化语境下中国民间信仰新样态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目录·“第十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