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一个动力,我这一生将永远划正号,无论做人做学问,必须这样。在人生道路上确实有正反两方面的选择,但是只要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坎坷不平,也要坚持走自己的正路,那才有资格做个有脊梁的中国人。我们对国家、对民族要负责。 ——乌丙安
王晓辉/摄
乌丙安 1929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祖籍喀喇沁,蒙古族。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民俗学家协会全权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南民族大学、辽宁大学等多所大学教授。辽宁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辽宁省文联顾问,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辽宁省老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1985年任国家“七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总编委。1988年、1991年先后获国家突出贡献奖及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曾连续获得全国优秀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全国大奖“山花奖”一等奖。1992年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53年大学毕业研究生入学 / 1955年研究生毕业
2014年3月27日上午,我们如约来到沈阳市天龙家园小区,乌丙安教授刚刚拎着菜篮从市场回来。把我们让进屋,乌老换过衣服,我们开始访谈。
在辽宁整整60年了
“锻炼身体方面,我有自己的一套。我不打太极,不搞瑜伽,也不玩什么单杠之类的。年轻时最喜欢的运动是滑冰,是花样滑冰。滑冰锻炼了我的平衡,如今对我85岁的老年循环系统健康仍然大有好处。”
“我在辽宁省整整60年了,是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分配来的,分配到辽宁大学之后,再也没有走开。我的事业追求是一贯制的,我不愿意乱跳槽。在这儿你把我打倒,我非在这儿站起来不可。”
1979年全家从农村返回辽大
给自己的人生分了四个阶段
“从人生角度,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给别人带来任何麻烦。”
“我给自己的人生分了四个阶段。前25年是求学、求知阶段,就是追求人生理想的25年。第二个25年是完全在坎坷中,理想全破灭了,27岁就被错划成‘右派’,年轻的‘右派’。第二个25年结束,我50岁回来,给我道了歉,说这一路全是整我的人错了。我又回到辽大。”
“回来以后,1977年开始招生,就是你们的同事、后来在沈阳日报担任领导工作的李文刚那届,我开始教他们。第三个25年,我的事业一下打开了。我50岁,我要甩开膀子干事业。当时辽大冯玉忠校长说,乌丙安是从农村回来的老师里不知疲倦的那个教师。我3个月写了60万字论文和著作出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敏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