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云锦除出口做高档服装面料及供少数民族服饰、演出服饰外,又发展了新的花色品种,如云锦被面、提包、台毯、靠垫、马夹、领带等日用品。如今南京云锦已经切实地走进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逢年过节人们都会用云锦作为礼品相互赠送,南京云锦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的流行元素而广受欢迎。
南通蓝印花布之所以存续状况良好,最大的原因就是根据现代生活的需要,吸取了蓝印花布中的传统因素进行了再设计,纹样和图案均被赋予新的时代色彩,产品种类不断增加。从窗帘到桌布,从拉杆箱到儿童玩具,从门帘到壁挂,还是人们熟悉的蓝印花布的颜色和花纹,但更加实用的产品增加了他们的消费欲望。
生产性保护的目的是使传统技艺更长久地存在。基于传统技艺的生活属性及人文价值,保护传统技艺存在的土壤,保护传统技艺存在的文化空间,加深手工艺遗产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才能在人们认知、参与的基础上,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意义,保证传统文化的延续。手工艺非物质文化空间的构成要素包括:手工产品、使用手工产品的人以及人利用手工产品进行生产、生活、娱乐、民俗、祭祀等活动,形成具有时间性、空间性的文化场所。生产是基础,没有产品也就不存在手工艺的文化空间;民众的参与是条件,通过学校教育、社区宣传等途径,恢复民众的传统审美情趣,营造适宜非遗存在的土壤,提高民众文化自觉,才能使非遗与民众生活密切联系并产生互动,从而形成非遗存续的基础。
四、结语
相较于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和文化积淀深厚、非遗项目较为集中的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是贴近百姓生活、在生产中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护方式,这种活态保护方式的目的是使非遗尤其是其中的传统技艺持久传承下去。这需要三个条件:
一是作为生产性保护核心的传统技艺不能中断。传统技艺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经祖祖辈辈积淀而成的,作为一项技术它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但它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技术,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地域文化的象征,文脉延续的保证。
二是传承人要有主动性、能动性。传承人是将生产技术代代传承下去的活的载体,优秀的传承人不但从先辈那里继承技艺,还能根据生活的变化予以创新,如此才能使传统技艺代代相传。这里关键的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是,要让传承人拥有高于最起码是等同于同龄人的收入,使他们能以某项技艺谋生,以拥有某项技艺为荣,能取得经济效益,能保证他们有比较充裕的生活,如此他们才能有将某项技艺传承下去的动力。一项再好的传统技艺,如果生产的产品没有市场,传承人没有收入来源,只让他们在贫困中死死守候,那这项技艺也不会长久。
三是传统技艺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源于生活,有适宜它存在的土壤,有较显著的地域特色。因此,那种仅在博物馆或旅游景区展示的传统技艺只能是作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记忆。尽可能多地保留传统技艺存在的文化空间,营造适宜传统技艺生存的文化环境,在生产和生活的互动中保护传统技艺,是使传统技艺延续下去的良策。
(原文刊于《民俗研究》2015年第1期,注释从略,详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研究微信公众号 2016-05-17 【本文责编:敏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