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清明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清明节专题

[萧放]清明,让我们接过火种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4-03 | 点击数:4350
 


       清明是古老的民族节日,在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中,清明因其强烈的自然人文合一的色彩而地位非凡。又到一年清明时,让我们感知自然、感念祖先、感恩生命——

  清明是传承民族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是人们亲近自然、珍重生命的重要时间。清明关系到民族的文化生命,是我们今天需要特别重视的节日。我们需要传承清明所蕴蓄的伦理观念与自然意识,同时也要看到当今时代变化的环境,对清明节俗作适应性的调整与更新。

  感念先人
  在人心躁动的现代社会,清明节能够给人一个理性、冷静思考人生的机会

  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尤其重视家族、祖先。几千年来,我们民族并没有绝对意义的宗教信仰,更多时候是对祖先亡灵的崇拜、返本归宗的意识特别浓厚,在清明节祭扫祖先是对亡故先人的特殊的缅怀方式。古罗马哲学家西赛罗早就说过:“血缘通过善意与关爱将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为具有同一家庭的传统、同一家族祭祀的仪式、同一祖传的墓地,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每逢清明佳节,海内外华人也会共同缅怀中华民族人文祖先,让华夏儿女感受到血浓于水的殷殷情愫,从而增强了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清明祭祀重在祭扫过程的严肃与真诚,仪式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鞠躬或叩拜因人而异,关键是“诚敬”二字放在心中,切忌潦草应付。祖先祭祀实际上是一次生命伦理的教育、感念先人功德的教育。

  我们尤其要提倡感恩的情怀。感恩是社会基本的伦理基础,对亡故先人怀有一颗尊重之心和深深的缅怀之情,这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朴素的感情有利于整个社会层面的感恩文化的培养。在追思中学习感恩,推己及人,对别人、对社会心存感激,人与人之间就会充满关爱与同情。

  慎终追远是清明节的文化精神。我们利用清明时节,追思祖先业绩,提倡家庭、社会对先辈历史的尊重,保持对先人的敬畏之心与感恩之心。在人心躁动的现代社会,清明节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能够给人一个理性、冷静思考人生的机会。

  延续情感
  要养护我们心中所具有的因血缘而产生的亲密情感

  清明祭祀是我们的文化表达,是感恩先人、缅怀先烈、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传统社会的一些祭祀方式,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也面临调整与更新。传统的乡土祭祀是独立的家族墓地,祭祀是私人性的表达,祭品在祭祀之后由家人分享。在城市公共墓地区,清明祭扫的空间较之传统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祭祀活动处于开放状态,因此清明祭扫不纯粹是私人活动,而是成为公共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祭祀方式上必然会出现相应的变化,传统的三牲祭品让位于果品、鲜花,纸钱鞭炮也因环境问题而大大减少。

  现在很多人在清明祭扫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思想观念太庸俗,祭祀用品也越来越低俗,如烧纸做的别墅、轿车、麻将,甚至二奶等等,本意是让先人也在另一个世界享受俗世之乐,实际上是个人追求物质享受甚至感官乐趣的一种心理折射,不是一种理性的态度。我们应该倡导祭扫中的环保理念与安全理念,尽量减少祭扫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资财的耗费。

  清明节是传统节日,清明节给我们预备了祭奠先人与先烈的时间与机会,这是我们祖先为我们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它让当代的人们在春天停下脚步,跟自己的先辈有一个对话的机会。虽然对话的方式最好是在祖先的墓地或烈士陵园,但现实的情况是许多人因为假期太短,或工作学习性质所限,不能去烈士陵园祭拜或回到故乡亲自叩拜,只能遥寄思念。现在有了网络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人们在网上献花、虚拟祭扫,在形式上也满足了部分人的心理需要。现代技术为传统节日活动提供了新的选择与途径,部分满足了人们的情感表达需要,值得肯定。但两者的心并没有不同,关键是要养护我们心中所具有的因血缘而产生的亲密情感。

  激扬生命
  让更多的人在清明时节走出水泥森林,品味春天的美好

  清明是厚重的,也是轻盈的。中国人在春天哀悼亡者,同样在春天激扬生命。人作为生命个体,因生理与社会原因,总会周期性地出现一定程度的这样或那样的身心疲惫与精神困顿,所谓“春困”是现象之一。要调节身心,振作精神,就需要特定的仪式与娱乐活动,以“动心劳形”。我们清明时节在与祖先对话中获得了精神力量,同时我们也通过踏青郊野,与自然对话,获得身心的放松与精神的愉悦。

  清明是春天的节日,是我们亲近自然,品味春天、激发生命活力的时节。踏青郊游,是清明时节与春祭并存的古老主题。在春意盎然的郊野,人与自然交融,放风筝、荡秋千、踢毽子、蹴鞠、拔河等娱乐,成为人们踏青郊游的时令娱乐。人们在生命成长、展开的季节,以户外活动的方式,娱乐身心,调节精神。

  除了游春踏青之外,春天是需要品味的,清明时令饮食正是我们对春的味道的体验。清明兼容了古代寒食节俗,许多寒食节日的美食通过清明节保留下来。传统有“馋妇思寒食”之说。寒食燕、清明团、清明饭、清明茶等都是清明节日的佳品。清明的时令饮食值得我们总结与推广,清明的野菜饼、青团、清明茶是健康的美食时饮,我们可以利用清明尝春的口号,促成清明时令饮食风尚在城市生活中的回归,让更多的人在清明时节走出水泥森林,品味春天的美好。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2016-04-03 05版
【本文责编:赵昱】

上一条: ·[张勃]清明节传说:小故事传递大道理
下一条: ·[张海岚 田兆元]非遗运动下的高校清明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刘婷]试论清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的演绎逻辑·[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