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杨雪云]空间转移、记忆断裂与秩序重建
——对征地拆迁安置小区农民城市融入问题的观察
  作者:杨雪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4-03 | 点击数:8538
 

  参考文献:

  [1]郑杭生.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5,(4).

  [2]于海.转引自[美]理查德·皮特.现代地理学思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58-59.

  [3][德]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

  [4][英]吉登斯,著.李猛,李康,译.社会的构成,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42.

  [5]Schwartz B.Memory as a Cultural System:Abraham Lincoln in World War II.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6:212-213.

  [6][11]于海.人文空间的内涵.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9-08/17/content_18348627.htm.

  [7][8]于长江.乡村建筑的命运[J].艺术评论,2004,(1).

  [9]姚新勇.加速农村城市化:风险高于机遇[J].探索与争鸣,2011,(1).

(本文刊于《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陈艳】

上一条: ·[刘志琴]从本土资源建树社会文化史理论
下一条: ·[刘魁立]中国的农村应该姓“中”
   相关链接
·[庄钧然]从信仰空间看瓦猫信仰的动态建构·[郑艺星]赛博功德与电子木鱼:试述民俗事象的当代变体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
·[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于晓雨]岱顶碧霞祠庙会活动调查报告
·[严曼华]边远人群的记忆书写:论通行叙事的在地转化策略与动力机制·[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王圆圆]文化空间的再造·[孙敏]传统重塑:官民互渗与国家在场
·[孟令法]社会需求与信俗治理的失衡:民间信俗空间当代兴废的政策反思·[梅联华]浅析非遗手工技艺文化空间的依托
·[马兰]城市化背景下文化空间对“地方”的再造问题·[刘心怡]风水协商:徽州许村的水口空间建构与村落关系
·[刘贺娟 陈志生 罗姣姣]文化空间再造与民族认同建构:“东归那达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林思远]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地方性”的“地方空间”研究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林玲]炎帝神话的族源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李洁]丧葬仪式的音声与秩序空间构建·[李丙传 梁家胜]非遗视域下中国农民画文化实践的多民族性出口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