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张多]“朝向当下”的神话学实践
——评《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以四个汉族社区为个案》
  作者:张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3-25 | 点击数:7601
 

  张霞的重庆市司鼓村个案,其关注重点是“同一讲述人”和“不同讲述人”对同一神话类型的讲述活动。其存在的不足是对“司鼓村”文化环境、文化变迁的交代与讲述人、讲述活动、讲述文本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如果将社区日常生活的章节删除,并不妨碍读者对上述关注重点的理解。对这一问题,张霞在篇末已经做出回应:“笔者原稿对司鼓村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的描述还是比较静态的,未能展现……司鼓村……如何在村落、地方、国家与全球各个层次的不同力量的合力下,保持并变革其神话讲述的动态过程。”但无疑,张霞对讲述人与神话变异之间关系进行探讨的田野研究,为神话“当下”的实地研究贡献了优秀的案例。

  李红武的安康伏羲山、女娲山个案,重点在于神话讲述人的神话观。这对“现代口承神话”命题来说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因为这是文献神话研究的短板甚至盲区,也是此前口承神话研究中关注较少的。这一田野点的核心价值在于:伏羲女娲神话与山川风物有机联系,形成地域性的神话传统。不过,在围绕地名、建筑、民俗事象、山歌、传说、讲述活动、民间信仰来呈现讲述人的生活史的过程中,伏羲女娲神话内容本身与讲述人神话观的关系一定程度被遮蔽了。

  徐芳的洪洞县侯村个案,着重调查了女娲信仰在20世纪末恢复的过程,并关注了女娲神话讲述活动随之复兴的现象。不过该章侯村“古话”和女娲神话讲述活动之间的关系未做深入探究,对侯村民俗生活、女娲陵、女娲神话与女娲信仰之间的联系也未予以关照。

  仝云丽的淮阳太昊陵个案,运用社会史的分期方式写作民族志,呈现人祖神话讲述活动的历史变迁,既有基于文献梳理的历史还原,又有基于田野调查的当下呈现,较好地体现了神话综合研究的理念。该章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分析仍显草率,比如1930年代神话“自在地传承”的结论值得商榷。另外对讲述人李安的生活史研究与之前的社会变迁研究未能较好地整合。

  在神话本体研究方面,四个案例基本都涉及伏羲女娲神话。这与杨利慧多年来对女娲神话研究的专长和兴趣有关。不过,各章在突出讲述人、讲述活动时,伏羲女娲神话本身的位置则被弱化了。

  本书对当特定社区中神话生存状况的调查研究,是对世界神话研究的一大贡献。杨利慧深感:“对古代典籍神话的研究,毫无疑问地、压倒一切地占据着世界神话学的核心。”她力主进行具体而微的、语境性的、当下的神话研究,以批评基于文献和文物的神话研究的积弊。本书尤其体现了“去浪漫化”、“去想象化”、“去宏大化”的特点,这是对以往世界神话学研究尤为重要的“批评性贡献”。从结果来看,《现代口承神话》一书充分体现了“朝向当下”的新的神话学追求,神话在当下中国部分社区中鲜活灵动的存在状貌得到了较好的描述和呈现,实现了对世界神话研究的反思与推进。

  三、具有前瞻性的神话学省思

  从蒋观云算起,中国人对“神话”的研究也有100多年的研究史,西方学术思潮促进了中国神话学研究的多次范式转换。时至今日,中国学者神话研究的学术自觉日益凸显,尤其是具有前瞻性的思索和实践越来越多。杨利慧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从博士学位论文开始,杨利慧就一直围绕着女娲神话、兄妹婚神话展开调查与研究。《现代口承神话》与其之前的著作《女娲的神话与信仰》、《女娲溯源》相比,体现出明显的反思与推进。如《后记》所言:“与流行的‘向后看’的取向不同,它注重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向当下看,也留心那些正在当下生动地呈现、而未来可能日益显要的内容与形式;与惯常使用的文本分析方法不同,它坚持民族志式的田野研究,强调在特定语境中具体地考察神话的讲述活动以及神话传统的传承与变化;与盛行的忽视传承主体的做法不同,它重视那些传承和重构着神话传统的个人,注重他们的神话观及其在传承中的能动作用。”这种“朝向当下”、“面向未来”、“聚焦主体”、“描述现场”的追求,正是具有前瞻性的神话学眼光。

  在《现代口承神话》成书前后的几年时间里,杨利慧一直在根据调查进展,不断反思和批评经典神话学理论,并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比如“神话不一定是神圣的”、“语境有限度和效度”、“神话的积极承载者与消极承载者”、“神话传承主体和场合的多样性”等。这些观点在本书中也进一步得到阐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田兆元]承嬗离合: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探源
下一条: ·[杨利慧]《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以四个汉族社区为个案》再版后记
   相关链接
·[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李鹏]文字文明的溯源: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的神话学阐释思考
·[杨利慧]钟敬文“民俗学是现代学”思想与中国民俗学“朝向当下”的转向·[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
·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
·[苏永前]神话的理论化与理论的神话化·[张多]元宇宙:数字时代的宇宙观及其神话学批评
·[陈连山]从神话学立场论夏朝的存在·[谭佳]悖论式嫁接:比较神话学在晚清的出现
·[杨利慧]神话主义研究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于玉蓉]连续与独特:“中”之源流的神话学探赜
·中国民俗学会唁函:深切缅怀李子贤教授·讣告:沉痛悼念李子贤先生
·[杨利慧]“朝向当下”的神话学论纲: 路径、视角与方法·[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
·[赵蕤]日本神话学“南方说”研究·东亚神话比较研究的大视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