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盘瓠是图腾形象,是畲族盘瓠传说中的主人公。在传承的过程中,盘瓠形象不断变形,这是畲族民俗文化发生变异的结果。运用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对盘瓠形象作了历史的回溯、民俗事象的引证,并对盘瓠形象的变形作了描述与分析。
[关键词] 盘瓠;形象;民俗学;解读
[作者简述] 邱国珍(1954-),女,江西鄱阳人,温州大学社会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民俗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畲族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项目批准号:OIBZW044),本文为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在我国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研究领域,“盘瓠”是一个严肃而敏感的话题。从20世纪初起,研究者分别从传说、神话、图腾、语言等角度对盘瓠形象做过描述与分析。一般的结论是:盘瓠是畲、瑶、苗等少数民族的图腾;是上述兄弟民族的祖先神;盘瓠神话属于族源神话;盘瓠传说甚至被视为畲民的家族传说。
作为图腾形象,盘瓠的原形是犬。在传承、播布的过程中,盘瓠形象不断变形,曾先后被描述为龙犬、犬首人身、龙、龙鱼、麒麟、凤凰等。
从民俗学的视角看,盘瓠形象研究不能停留在对民族推源的层面上,还应关注盘瓠形象携带的民俗文化因子。有鉴于此,今日的盘瓠形象研究应该既注重“历史”又注重“现时”,即还原式研究与变异式研究并重。前者力图从古籍和遗迹中推衍祖先遗留成分,从而理解和发现“生活中的古典”;后者着力从民间流传的活态民俗事象中看到盘瓠形象是怎样一次次地被附加新的涵义,从而看到盘瓠形象的变异性和再生性。
本文拟用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对盘瓠形象及其变形现象作一考察、分析。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本文责编:孟令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