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Zeinab Badawi:我将自己的族裔身份看作优势
  作者:UNESCO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3-12 | 点击数:5627
 

  

  © Rachel Barnes

  你的工作非常费时,你怎么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女性成为母亲以后确实很难成就事业。我们生孩子,不管我们的职业是什么,这都意味着我们必须中断工作。所以你必须尽自己所能。但如果你选择长时间中断事业——三年、四年、五年、甚至十年——照顾孩子,那你确实要为此承担后果,那就意味着你出局了,你得在其他人已经远远领先以后重新上台阶。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也许……我很幸运因为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摄影棚里,但是我的工作确实也受到影响。因为我有四个孩子,这可真不少!如果我没有孩子,也许我的事业期还能增加两三年,谁知道呢。

  你总说你有一个族裔的身份。能跟我们详细谈谈吗?

  今天,每个人都是欧洲的一个组成部分了,但当你有肤色的标志时,你的多重身份就比你没有这一标志时更为明显。我出生在苏丹,两岁时移居到英国。当时生活在欧洲的非洲人和亚洲人非常少,现在多多了。我觉得现在这个问题也没有以前严重了。

  显然我有穆斯林的背景,但穆斯林也是欧洲的一部分。而且我确实认为当我们提到欧洲的穆斯林时,我们应该称他们为“穆斯林英国人”,而不是“英国穆斯林人”。我觉得应该把名词和形容词互换一下,就像美国人那样,它们就说“穆斯林美国人”。差别咋看之下似乎很小,但实际上却意味着很多。它影响非常深刻,而且对心态有重要影响。

  我愿意把自己的族裔身份看作是一种优势,它让我对非西方和非欧洲的文化有第一手的体验。我没有看到任何内在的冲突。我只觉得自己同时拥有两个世界里最好的东西。 * * *

  Zeinab Badawi 简介

  Zeinab 出生于苏丹——在两岁时随全家移居欧洲。

  Zeinab 在牛津大学学过哲学、政治和经济学,并在SOAS伦敦大学以优异成绩获得中东历史与人类学硕士学位。2011年,她因对国际广播事业做出的贡献获得SOAS伦敦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2015年,她又获得伦敦艺术大学伦敦通讯学院新闻学专业荣誉博士学位。

  Zeinab 在电视和广播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参加过很多节目的工作。是今天最著名的一线广播记者之一。2009年,她获得了国际广播者协会颁发的国际电视年度人物奖,并于2012年和2015年两度名列英国黑人社区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权力榜单。

  她现在是皇家非洲协会的主席,这个协会是BBC媒体行动(BBC的慈善部门)的赞助者,联合国英国协会副主席,非洲联合基金的董事会成员。她还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的成员。

  Zeinab是国家肖像画廊的前董事。一直是现代英国史中心英国协会的董事会成员,此外还是总部在伦敦的言论自由运动组织“第19条”前主席,海外发展研究院的董事会成员。

  目前工作

  BBC 针锋相对(Hard Talk)节目:这个节目一直采访世界最著名的人物和政治家。

  Zeinab 还出席BBC广播和电视节目中都有播出的BBC世界电视全球问题与世界辩论节目。

  她通过自己的制作公司制作并推出了许多节目,包括目前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的非洲历史电视系列片。

  Zeinab 有四个孩子。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UNESCO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赵珩谈老北京的岁时节令戏
下一条: ·施爱东谈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相关链接
·[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邓又嘉]民间传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社区参与
·[陈奕青]论“社区”在非遗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及其我国立法检视·[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周福岩]非遗传承与社区参与——基于伦理学的视角
·[杨利慧]“将社区的声音带到最前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参与的多重实践模式·[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能力建设研究
·[马千里]中外“非遗”名录制度中社区参与问题的比较研究·[程瑶]活态遗产的过程性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千里]中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中的社区参与研究
·[李耕 张明珍]社区参与遗产保护的延展与共度·[马千里]“中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列入标准研究
·[张多]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安德明]以社区参与为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张多]从哈尼梯田到伊富高梯田·[朱刚]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原则及其确立和实践
·专家学者齐聚杭州共探“社区参与”实现非遗“活化”·[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中的社区参与问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