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种特殊的情绪或心理现象,乡愁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古至今,在许多群体或个体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表现。这是一种因主体与其故园分离而造成的思念与忧伤情绪。由于主体所处社会历史环境的不同,其与故乡分离的原因也有这样那样的差别:有的是因战乱、灾祸等破坏性力量而导致的迫不得已的离散,有的是因经商、读书、仕宦等主动选择而造成的分别。今天,随着现代化、城市化浪潮的加剧,乡愁的产生原因中,又多了一种由于传统生活方式的急速变化乃至消亡而生发的焦虑和失落。
不同的产生原因,又使得乡愁的表现形态及忧伤程度有所不同。与故土的被迫离散所导致的乡愁,是漫无边际、无可把握的思念与巨大悲怆;主动离别造成的乡愁,是乡国万里却始终对重返故园怀着希望的忧思;而现代化所引起的乡愁,则是在以发展为主题的历史潮流中眼见传统田园生活消亡却无可奈何的怅惘。但不论其表现形式和程度有怎样的差别,乡愁中所蕴含的对传统、对家园的真挚情怀又是高度一致的。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种情怀,把每一个个体与历史、与特殊的地方、特殊的人群连接了起来,对使人之所以成为一个社会中的成员的基础起着丰富和强化作用。
当下的中国,由于面临巨大的社会转型,“乡愁”正成为在各个领域备受关注的概念和话题。作为一门曾被认为是受现代性怀旧(乡愁)情绪影响而产生的学问,民俗学向来与“乡愁”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不仅表现在它的诸多研究对象如歌谣等当中有大量抒写离散与乡愁的内容,也表现在它始终对古老传统的价值有特殊的认识,并对各种传统的衰落或消亡怀着特殊的敏感与关怀。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这组有关乡愁问题的讨论,这既符合民俗学的题中之义,也是为了促使我们的学科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文化重要话题的讨论。
本栏目的三篇文章,以民俗学的视角,从不同方面对乡愁问题进行讨论。其中,既有关于古代因家园离散而形成的浓郁乡愁的表现形式和处理方式的探讨,又有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愁问题与解决途径的思考。我们期望通过这些讨论,既能够对乡愁的多种面向及其表达形式加以展示和分析,又能够结合古村落保护等民俗学者广泛参与的工作,为如何缓解当下诸多处于衣食无忧状态的人们心中新出现的集体乡愁,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需要指出的是,今天的民俗学,早已脱离了以往把民俗看做“遗留物”的、“向后看”的老路,而以直面当下的情怀来定位自己的学术取向。因此,我们对乡愁的关注,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在快速现代化的时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搭建更好的桥梁,从而为推进社会的良性发展贡献自己学科的力量。
——安德明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