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家乡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家乡民俗学

[张勃]现代乡愁与传统村落
——关于当前保护传统村落正当性和方法的思考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2-08 | 点击数:12034
 

  (二)从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深刻反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镇化发展大体经历了顺利与超速、倒退与停滞、快速与稳定等6个阶段,[9]总体上实现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城乡差距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公平公正问题等。[10]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城镇化道路,是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2012年以来“新型城镇化”代替“城镇化”成为新的治国方略。这一转变,伴随着对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关系之应然、三农命运之应然等重大问题的思考。

  有人明确质疑:“在未来,是不是城镇化建设就意味着村落社区的必然瓦解?”[11]

  有人激烈地批评:

  一方面认为城乡统筹即将农村变为城市,主张城市是村庄发展的唯一目标和样板,进而盲目地实施‘村改城’计划,导致村非村、城非城和乡村风貌丧失;另一方面,认为城乡统筹即将农村集体用地转为城乡建设用地,进而通过规划区划定、行政区调整等方式将农用地转为工业和居住用地,导致农村传统生活方式遗失、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并侵占基本农田,以致威胁生态格局及粮食安全。再有甚者可能激进赞同‘去农村化’,认为城乡统筹即将城乡用地统一按照城市发展模式开发,将农民就地变为市民,其结果将激化城乡建设与生态基义保育的矛盾乃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12]

  有人深刻地反思:

  可能是由于城市化浪潮的强大冲击力,人们产生了一种误解,城市化就是消灭农村,现代化就是消灭农民,其实这是有违科学发展观的。……从本质上讲,城市化的目的不应仅是土地房屋的城市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或许,我们不应把建设城市的规律照搬到农村,不能按照城市人的逻辑理念想当然地规划改建农村,而是协调农民自己建设新农村,尽可能多的保留农村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地方文脉。我们应当把好的教育、好的医疗等现代文明送到农村,让农业现代化,让农村现代化,让农民现代化。让大多数中国人依然生活在祖辈们生活的乡村里,不受堵车、就业、就医、污染的困扰,享受比城市更宜居的富有诗意的田园生活。保护好古村落不会阻碍现代化的发展,反而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动力。[13]

  有学者引用Sir Alec Guinness的话,描述未来城市与村落的关系说:“现代人的梦想是从乡村迁往城市,这样他以后就有机会,再从城市迁回乡村。”[14]

  无论是质疑还是批评,亦或反思,都让人们重新审视城市化到底是什么,对于乡村意味着什么。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城市化并不是消灭乡村,在未来,乡村不但不会消失,还可能成为比城市更优良的栖居之所。在这种逻辑脉络中,对遭遇破坏的传统村落加以保护便成为必然的选择。

  (三)有识之士的努力推动和官方介入

  目前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蓬勃展开,与有识之士的努力推动分不开。早在官方介入传统村落保护之前,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对传统村落的价值进行思考,并开始进行相关保护工作。而面对着村落迅速凋零的状况,一些人忧心忡忡,并大声疾呼。比如2011年9月在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中国民间文艺家主席、政府参事冯骥才就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紧急保护古村落再进一言”。正是这次进言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指出:“古村落的保护就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以及文化传统的保护。”为了贯彻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精神和加强保护工作的指示,中央政府立即行动起来。自2012年到2014年短短三年时间,成立组织,颁布文件,设立名录,划拨资金,开展培训工作,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保护传统村落的热潮。可以说,如果没有有识之士的努力推动,没有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目前这种局面是难以形成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安德明]对象化的乡愁:中国传统民俗志中的“家乡”观念与表达策略*
下一条: ·前沿话题·乡愁的民俗学解读:主持人语
   相关链接
·[宋汶阳]传统村落中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沈昕 莫朝含]地方知识视角下传统村落内源型民俗景观的外植化建构研究
·[黄清喜 李欣芸]客家非遗与传统村落保护、振兴研究·[沈昕 孙宇梦 葛惠芳]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空间生产研究
·[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代表性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存在现状调查研究调研报告·[白莉 张晓玫 袁浩哲]传统村落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扎西卓玛]中国传统村落中的非遗探究·[柯小杰]传统村落:活态的民俗博物馆
·[胡雅丽 杨立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生产的过程与机制研究·[符腾]浅论传统村落的人文记忆传承与保护
·[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地区传统村落文化载体保护开发路径研究·[谭娟]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打造与传播研究
·[胡彬彬 王安安]叙事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新民俗 ·[张建芳]贵州仡佬族传统村落沈家坝调查报告
·[王喜根]“空心村”呼唤“文化商人”·[王翠玲]劳动的晾晒与展演的“晒秋”:篁岭村生活节奏变迁的考察
·[柴书毓 高忠严]山西阳城传统村落道德建设资源研究·[邓启耀]民俗影像拍摄的现场语境
·[乌丙安]中国社会转型中传统村落的文化根基分析·江苏率先对传统村落立法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