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俗搜集资料属性的界定上,要针对这种转变,制定适当的策略。民俗学的搜集理念,需要在国别文化的属性下,由民俗知识系统、专家研究系统和国别代表作系统组成,而对于此点,除了数字化,根本做不到。
二、传统搜集理念的正负观分析及其与数字化的衔接点
民俗学的传统搜集理念,指以纸介形式搜集、整理和分类管理资料的全过程及其理论与实践。从数字化的角度,反观这一历史过程,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值得注意,然后我们可以讨论它与数字化的衔接点。
1.纸介化与数字化
我国农业社会曾发明了最早的纸介文明,堪称世界之最,但纸介文明的功能是将物质民俗与非物质民俗分开传承。它保管了历史民俗文献,但却省略了古代民俗的物质依托,结果在原地社会、原地历史、原地地理地点和原地人群变迁后,这些纸介文明与其物质形式却成了两不相认的隔离物。这种情况,还让现代人失去对以往民俗的认知渠道,也让历史民俗事象失去了被再价值化的利用空间。
在我国这个文献大国,数字化是离不开对民俗史料的处理的。前面说过,数字搜集理论的一个目标,就是要改进和延长纸介保存资源的利用寿命;与此同时,建立新的数字民俗搜集资源。前人积累的民俗搜集纸介化成果与数字化的衔接,应该是一种互补再造。在20世纪晚期,中国民俗学的最重要成果之一,是搜集和出版了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开展数字民俗搜集工作,将这套集成纸介著作数字化,已成为一种必要的转换。它可以为这批纸介读物提供现代异质社会传承的条件,可以搭建现代研发利用的新氛围,还可以生成民俗资源的物质财富与非物质财富一体传承的现代格式,然后加以展示利用,在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中广泛传承。
2.分层搜集与层级权利
我国民俗资料的搜集,从中央到地方,分国家级、省(市)区县行政级、村庄或社区级、传承人级,分四层,四层资料的整理性质和结果权利归属也不同。
1国家级、省(市)区县级政府资料,属于行政资料。它的主管部门既是发布者,也是数据管理者,还是一定保护资金的评估投放者,对这层资料,可向政府直接搜集。
2国家级、省(市)区县行政级的“档案”和地方史志等。它介于行政管理和非行政使用之间,提倡社会公开利用。很多民俗学者已成为它的搜集利用者。对这批资料,可到国家和省市档案馆、图书馆搜集。
3村庄或社级的资料。它是民间资料,是民俗学者大量搜集利用的对象,一些有课题的民俗学者还将之处理为个案。但它的情况比较复杂,大致有四种情况:一是村志或社区志,从概述、沿革、大事记到人物传记,古往今来面面俱到,主要是写给别人和后人看的;二是村或社区的民俗史,抢救记录当地民俗资料,目的是为了保留村庄或社区的历史;三是村史或社区史的个案研究成果,附带提供搜集整理资料。这种搜集资料都相当具体,覆盖面小,但资料的活力与研究的风险同在;四是带有传统生产技术流程、民间会社和作坊技艺规章制度性质的资料。
4传承人资料。大都是同质社会中的口头讲述或演唱资料,传承人没有受到现代学校教育,属于同质社会成员,本身既是传承人,也是同质社会整体文化的信奉者和实践者。这批资料中的少部分曾以纸介载体保存,但口传资料更多。对其展开数字民俗搜集,可以将民俗与其传承人的人生口述史放在同一文化空间中共同搜集。
总之,注意我国民俗资料有多层级性,这是数字化要面临的基本问题,我们目前的处理办法是:①纸介资料电子本升级(扫描和录入),②制定资料权属合同与分层署名;③数字化专题民俗资料的分类与保存。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跨文化民俗学公众号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