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董晓萍]数字民俗搜集理论
  作者:董晓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2-03 | 点击数:9433
 

 

  内容提要:在全球信息化时代,将民俗学与数字信息学交叉,建立数字民俗学,至少需要解决四个问题:数字民俗搜集理论、数字民俗分类理论、数字民俗传输理论和数字民俗模拟理论,其中,数字民俗搜集理论是基础。在这方面的探索中,要确定理念、概念、文理科交叉研究的衔接点、个案对象和方法,还要有必要的个案跟进;与此同时,也要对上述其他分支理论通盘思考。这项研究的目标是要尝试仅用民俗学理论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在全球化信息时代到来的前后,民俗学的搜集工作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全球化之前的同质社会搜集阶段与全球化之后的异质社会搜集阶段。两者的区别,有全球化文化传播方式变迁的原因,有多元文化交流的原因,有现代民俗利用网络化趋势的原因,也有民俗学的文学性特征的内在需求;总之不能一概而论,但现在需要统一思考。
  首先要思考人类社会两种文化的交替变化,这是我们从事这项研究的背景和研究问题的起点。以全球化为界,人类社会有两种文化,一种是同质文化,一种是异质文化。什么是同质文化?它是国家社会内部传承的民俗文化,神话、故事、歌谣、珠算都是。以珠算为例,它是中国人发明的口头文学“九九歌诀”与古代运算智慧结合的运算器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无论怎样复杂的数字,只要打算盘,在人的手和心上一过,就出结果。过去中国人从背“小九九”,背熟了,会用了,还能把数字和身体打通,做到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各种运算准确。那些打算盘的高手还能与计算器的速度PK,把算盘打神,做到在数字运算与人脑和人手的调动之间没有开关,做到两者随时流通。打算盘的人对过手的数据还能同时进行财会分析,从中发现数字以外的社会问题。连拨打算盘的飞速动作本身也能变成一种高级传统技艺和一种美妙的节奏音乐。电视剧《暗算》中就有一个军旅精英打算盘的浩大场面,那简直就像一场珠算技艺文学音乐会。但是,在数字记账发明后,珠算濒危了,一代神算人物推出了历史舞台。人们开始用带电池而不需要技艺的计算器记账,不再用背口诀的民俗传统和人体文化了。然而,一旦停电,又什么都没有了:没了数字,人们连基本的心算能力也退化了或丧失了。
  我国是盛产没有开关的文化的国家,用口讲神话,用脚踢足球,用信仰念佛经,用手打算盘,本来人体的频道是条条相通的,很多杰作是浑然天成的。把这种文化运用得流转自如,还能产生很多天下第一绝,天下第一算,天下第一唱,足以让从国王到老百姓都为它疯狂。在全球化之前的同质社会中,它的存在是人类一个绵长的知识系统,甚至连工业化的大机器也没有限制的它,它只受本土的文化、社会、地域、民族、民俗和资源类型的限制,它是人的身体会思想的文化。
  另一种是异质文化。它是全球多元文化交流传输时代的民俗文化。在这个时代,人类信息网络思维和技术的控制下推行利用民俗文化。在21世纪初,它的发展走高登峰,进入被分学科、分专业、分理论派别、分方法,分资源支配的话语权力系统,这些划分都成了影响民俗发展的各种新开关。
  对两种文化的区别,我和一些同行有共同的看法,那就是不能简单地用工业化、雅俗文化和网络开放去解释,也不是“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因为人类社会早在20世纪初就有关于城乡文化的同质或异质的差异,以及相关研究,而有话语权力、要文化霸权的西方大国更喜欢利用异质文化。当然,各国家社会本身也会对这两种文化的运用比重进行调整,在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后,使用电脑、手机、互联网、计算器遍布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没有它们的人类几乎不知道怎样生活,多元文化空间下的人们都在不经意间对两种文化资源自我进行再度分配。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跨文化民俗学公众号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户晓辉]返回民间文学的实践理性起点
下一条: ·[徐赣丽]当代民俗传承途径的变迁及相关问题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7-8月受理)·深切缅怀刘锡诚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5-6月受理)·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