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乔晓光]符号的故事
——人类的生活与美术
  作者:乔晓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1-31 | 点击数:22362
 
上古时代的传说把“年”看作一个鬼,人们放爆竹是为了驱鬼避邪。后世民间年节张贴门神也是为了防鬼避邪。这其中不仅记忆了早期文化的鬼神信仰,也包含了中国民众对时间的认识。中国的农耕文化传统,非常注重对时间的文化仪式,一年365天,二十四个节气,大自然的节令时序,构成了农业生产、祖先鬼神祭祀、以及社稷节日等一系列民俗活动的秩序。中国人迷恋敬畏时间,在时间意识上中国人是线性绵延的循环性思维,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和文化方式。因此,年画每年贴,节日每年过,人们依附于自然的时序去安排人间的生活。在文学艺术上,中国人的叙事方式也是线性循环的,无论是古代版本小说,还是民间说唱,都是从盘古开天辟地说起,追求故事结构的时间起始和循环顺序。因此,重复、复合、对偶的手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常用的方式。中国人很注重传承,注重自古而来约定俗成的文化程式,这和中国人对自然时间的敬畏和趋从心理都有关系。中国人在维护以自然时序为线索的文化秩序,中国人企望让历史跟着现实同行。或许,正因为此,我们今天的中学课堂上还在读中古时代的诗歌,今天民间的生活中还能传唱千年以前的史诗和民间传说。门神背后的历史也是同样如此古老悠远,也可以说,门神即是中国民众时间信仰心理的产物。这一切都深刻地表明了中国人非常注重现实利益的时间价值观,注重自然时间的文化信仰观,民众迷信时间的古代性,时间意识和价值观上的遵古,极大地阻碍了民族群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但同时也维持了农耕社会的稳定和长久。
西方的门神和中国不一样,反映出西方人的时间信仰观。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尤其是意大利,常可在传统建筑的拱门上,或过道口看到一尊尊有前后两个面孔的雕像,两面人有长胡子的,也有不长的,他们都是雅努斯,是古罗马神话中的门神。雅努斯在罗马神话中是主宰岁月更替、万物终始之神,天门就是由他把守的。后来雅努斯的神力又降临大地,成为司一切出入口的门神。因此,人们在出入口的地方都供有雅努斯的神像。据说雅努斯的两个面孔,看着后方的一面,象征着过去,看前方的一面象征未来。这在时间意识上似乎也是关注始终的线性思维,但实际上关注现实的一面,雅努斯却留给了人类自己。西方人正是抓住了这个现实的空隙,创造了人性不断张扬的文化和社会。西方的小说在时间观念上,往往注重人自身命运的时间真实,故事的叙事有时就是围绕着一两天发生的事情展开的。西方的绘画艺术,注重人之感官的视觉真实和空间真实,而非几百年不变的古代艺术程式。西方文化在时间意识上表现出人性的自由和破坏力的创造追求,工业化时代的西方文化已表现出企望操纵时间的野心了,所以爱因斯坦才感慨地发出,上帝不是随便掷色子的。
被奉为时间之神的雅努斯,原本的神圣职责是掌管天门,但那是天上的神事,离人间太遥远了。因此,当崇尚神话的时代结束,历史走入一个世俗的时代,门神雅努斯也就渐渐淡化出了历史舞台。据载,每年的一月是纪念雅努斯的月份,西语中“一月”的名称,就起源于“雅努斯”。后来元旦这个节日,从纪元前一世纪就同纪念雅努斯的节日合在一起了。在人间,新春的元旦流传了下来,雅努斯又回遥远的天门掌事去了。由此可见,西方人的时间观不仅是现实独立的,面对过去其中还充盈着一种反叛。
中国人的门神是司管百姓家门的,本职工作是驱挡那些住在人间的百鬼。因此,在时间的长河里,虽然中国人的守门户神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在更换着角色,但门神画这一文化格式却稳定地保留了下来。河北武强旧时的民间画行里有“三分年货,七分神(货)”的俗说,老百姓把买门画,称为“请神”。河南朱仙镇旧俗里把画行叫门神作坊,还有专门的“门神作坊会”。每年农历九月九开工前,要到庙里祭祀诸神,搭台唱戏三天方可开业。陕西凤翔也是盛产门画之地,当地有俗语曰:“南肖里的娃娃一丁丁,生下来就会画门神”。这足以明证,门神在中国民众的生存心理中有多么重要的现实地位。
 
瓶里插花
 
瓶里插花,这是中国民间剪纸中使用最普遍的一个纹样符号。在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室内摆放着瓶里插着鲜花或干花的场景,中外许多民族都喜爱在家庭里摆上一瓶鲜花。日本人更是热爱插花艺术,插花已成为日本的文化象征了。我第一次注意到瓶里插花符号,是二十多年前回家乡过年的时候,在村外老百姓临时搭建的神棚里,供奉着神像的中堂画两边,是用彩色电光纸剪制而成的瓶里插花纹样的条幅。后来,在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地的乡村田野调查时,发现许多民间美术种类里都有瓶里插花纹样。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央美非遗中心公众号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把格萨尔王放到评书里
下一条: · [邵凤丽]家户大神——灶王爷
   相关链接
·[赵思晗]符号与仪式的互动·[张辉刚 唐钰镥 王宇澳]家国同构:中国传统仪式中文化身份认同的追溯与统合
·[袁文军 袁宙飞]中国传统年画中的性别秩序·[闫睿欣]作为视觉符号的簪花围:拍照体验中的民俗主义与意义再建构
·[许瑞娟 陈亚楠]跨越边界的纽带:“那伽-龙王”信仰在南亚-东南亚-东亚 连结区域的文明互鉴与共同体形塑·[徐伊雯]水陆画艺术解构新诠
·[邢怀焱]文化符号视域下探究民俗活动的生成与延伸·[夏磊]彝族土主信仰调查研究
·[魏畅]复归、生殖与丰产:尸体化生类型神话中的象征意涵·[王添]网络民俗的灵韵重构
·[王淑英 范家婧]多民族共享文化符号:诸葛亮传说在版纳、普洱地区的族际流动·[王邓军 王琪]图像学理论下徽州汪满田鱼灯艺术探析
·[陶书敏]春节祭祖的体化实践与象征秩序·[宋毅林]佛教东传与祛疫符号的生成
·[吕文君]流动的祠堂:仪式中的宗族镜像与秩序再生产·[刘清源 魏滢哲]当代社会语境下祭星仪轨的象征符号与行为逻辑
·[刘茜瑜]从官服僵尸到吸血贵族:全球化语境下中西方鬼怪符号的互鉴·[刘爱华]想象、象征与转向:麻姑献寿传说建构及其生活叙事阐析
·[林淳爽]仪式服饰符号的建构、强化和认同·[李永良 李璐]民间美术非遗保护出版研究乱象刍议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