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乔晓光]符号的故事
——人类的生活与美术
  作者:乔晓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1-31 | 点击数:17357
 
人类在大自然中的生存过程,就是人类文明发生、发展,传承演变的过程。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在人类文明历史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艺术符号传统,人、自然、符号构成了世界相互依恋、相互影响的文明生态。今天,人类许多古老的艺术符号我们已经遗忘了,就是那些活在民间乡村日常生活中的吉祥符号意义,我们的主流文化也深感陌生了。懂得了起源就懂得了本质,今天,我们来重新认知那些久远的艺术符号,也包括活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的民间艺术符号,其意义就在于让我们日趋物质化的心灵,回到自然生命的清新和朴素的人性上来。全球化的世界,使不同民族之人的身体靠近了,但心灵的靠近,我们却没有应有的思想准备,冲突反而增加了。通过文化的认知、沟通、理解、包容,不正是一个和谐世界所需的时代氛围吗?愿人类创造的艺术符号传统能为今天的生活带来新的吉祥和祝福。
  (2005年2月完稿)
参考文献
1.《中国象征辞典》,刘锡诚、王文宝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2.《象征之旅》,杰克·特里锡德著,石毅、刘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3.《象征学全书》,檀明山主编,台海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4.《东西方图形艺术 象征词典》,詹姆斯·霍尔著,韩巍、徐延波、郝一匡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5.《中国民间吉祥艺术》,李振球、乔晓光编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6.《沿着河走——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考察手记》,乔晓光著,西苑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7.《顺世论——古印度唯物主义研究》[印度]德·恰托巴底亚耶著,王世安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8月第1版。
 
图版参考文献
1.《成吉思汗——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编,2004年6月第1版。
2.《山西博物院珍粹》,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天山·古道·东西风——新疆丝绸之路文物特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4.《中国民间美术全集 4 山西》,薄松年、段改芳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
5.《楚美术图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6.《苏联民间美术》,中国江苏美术出版社,苏联《艺术》出版社联合出版,1992年3月第1版。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陕西剪纸·延安卷》,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2013年10月第1版。
8.《南阳两汉画像石》,王建中、闪修山著,文物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
9.《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冯骥才主编,中华书局,2009年7月第1版。
10.《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武强卷》,冯骥才主编,中华书局,2009年7月第1版。
11.《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医巫闾山卷》冯骥才主编,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2011年10月第1版。
12.《顺世论——古印度唯物主义研究》[印度]德·恰托巴底亚耶著,王世安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8月第1版。
13.《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李昆声、周文林主编,云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14.《凌家滩玉器》,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15.《苗族刺绣》,钟涛著,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16.《苗族传统蜡染》,杨文斌、杨策著,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陕西剪纸·宝鸡、铜川、汉中、安康、商洛卷》,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2013年10月第1版。
(本文引自《本土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研究文集》,乔晓光著,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6月,图片等参见纸质媒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央美非遗中心公众号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把格萨尔王放到评书里
下一条: · [邵凤丽]家户大神——灶王爷
   相关链接
·[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郑天琦]“屯留大叶茶道”习俗及其价值初探
·[徐梓淇]商业民俗中的物质表现与象征演变:以中式招财猫为例·[吴灿 柏仙爱]叙事、情感与认同:图像符号的文化构筑与共同体隐喻
·[梁盼盼]桂北少数民族与食糯传统:文化象征中的食物、神性与历史·[赖婷]论泉州开元寺西塔猴行者文化符号及地方衍化
·[贺少雅]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三种面向·[柴春椿]再现、象征与表现:从功能论解读汉宋间舜帝传说的图像叙事
·[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
·[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王加华]中国古代耕织图的图文关系与意义表达·[吴昉]学理的生发与融合:双重视域中的民间美术
·[唐睿]圣王与孝子:帝舜图像谱系及其符号建构·[荆淑坤]“博山炉”中国香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郑小红 刘敏]文化产业繁荣前提下西南地区民间美术发展的地域因素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