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刘铁梁]身体民俗学视角下的个人叙事——以中国春节为例
  作者:刘铁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1-31 | 点击数:12181
 

  除夕的报道:大羊坊的一家理发馆,柯师傅身后站满排号的顾客,因为有“正月不剃头”的说法;公益人士发起免费“搭顺风车”的行动,有301856人报名,实际有6000多人成行;赶回老家的多位记者都及时发来“回乡记”栏目的稿件,其中说到按滁州年三十的风俗,记者有机会给外公上坟,弥补了多年中断的遗憾。这些让人感觉到年味儿就伴随在自己身边。

  在初一的报纸上有关于除夕的如下报道:一些家庭,特意到曲园酒楼、同春园、玉华台等餐馆,点了黑椒炝膳背、响油膳糊等名菜,原来是为了讨“长久”的口彩;“春晚直播”前一刻,拜年短信数量再创新纪录;因燃放烟花炮竹而发生的伤情火情大幅下降等。在初一一大早,来雍和宫上香的人结群结队,受封路影响,一些新香客为找到入口,就打开手机来查看GPS电子地图。在返乡记者发来的“回乡记”的一组文章中提到:湖南桃源县天河村,鱼塘养殖业搞好了,但水源却被污染了;包头市一些村庄,除夕家家门前“拔旺火”,使节日气氛非常热烈,却也给空气造成污染;晋南河津还保持着老传统,初一早上一吃完“钱饭”,回乡记者就要跟其他年轻人一样,去给长辈们拜年。

  初二以后几天的报道,也一样紧随着春节的节奏和城市人七天长假的倒数,为读者呈现了许多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同时也有虽然细微却令人感动的故事。比如,春节刚过,就有8000家政人员进京“救场”;更有放弃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一心照顾空巢老人的家政服务员魏洪霞。来北京已10多年,今年她只让丈夫一人回贵州过年,自己留在北京,一天跑三四家,对其他家政服务员留下的老人也一并照顾。一个雇主给她包了2000元红包,感谢她的辛苦。

  不难发现,这些报道由于追求叙事的个性化风格,所以能够通过大量鲜活的故事唤起我们的节日生活感受,使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真实的春节文化。我们可以从这些故事中体会到,春节是一种离不开个人与社会的身体实践并且内化于身体之中的文化,它不同于经典文化中的说教或者抽象的表述,是在每一个人身上实际发生的一种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因而令人心动的感性文化传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人叙事的价值并不低于学术话语的价值,相反却有可能纠正某些学术性话语的空洞、苍白和武断。

  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民俗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去研究它,这也事关民俗学的根本方法问题。本来,民俗学在各个国家的发生,都与尊重和提升民众的话语权有关,体现了学术民主化的一种追求,而这种追求在今天来看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提出重视个人春节叙事的问题,正是出于对民俗学理论与方法的思考。另一方面,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社会发展,给每个人带来了许多省事省力的工具和便捷的服务,可以让人不出家门就能了解天下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再寻找到具有身体实践、感性经验性质的民俗,这不仅对于春节研究,而且对于整个民俗学来说,都是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萧放 袁昌顺]留住年俗
下一条: ·[何星亮]春节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相关链接
·[韩雪春]流动的地方感:以豫东Y村民众关于新疆的讲述为中心·[林诗瑶]婚嫁仪式中的身体实践与身体意义
·[黄元韬]乡愁视角下的农民工个人叙事研究·[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傅灵犀]“身”为“老百姓”:失地老年女性的城乡叙事与群体认同·[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
·[王云聪]朋友圈疫情谣言的个人叙事性·[毛晓帅 ]桑德拉·多尔比个人叙事研究述评
·刘先福:《个人叙事与地方传统:努尔哈赤传说的文本研究》·[毛晓帅]作为日常交流实践方式的个人叙事
·[毛晓帅]民俗学视野中的个人叙事与公共文化实践·[王霄冰 禤颖]身体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
·[田兆元]中国春节:节庆符号背后的文化叙事·透过春节,世界感知日新的中国
·[刘铁梁]个人叙事与交流式民俗志:关于实践民俗学的一些思考·[丹·本-阿默思]民俗的定义:一篇个人叙事
·骂社火:中国春节狂欢节·[孔军]个人叙事、集体叙事与知识生产
·[雷天来]个人叙事与当代风水师身份建构·[陶立璠]中国春节节物的文化内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