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德国汉学家薛凤:《天工开物》让我与中国科技史结缘
  作者:[德] 薛凤 (Dagmar Schäfer) 崔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1-22 | 点击数:7791
 

  薛凤(Dagmar Schäfer),德国汉学家、科技史学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科学史研究所所长,2015年8月起担任德国柏林技术大学技术史教授。她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曾在中国浙江大学、台湾地区清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大学学习与工作。其主要研究科学史,特别是中国17世纪宋朝的科技发展史,2011年出版的《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一书获得2012年美国科学史学会辉瑞奖,以及2013年亚洲研究协会颁发的列文森奖等。


  先锋语录

  宋应星写《天工开物》是对当时皇帝任用机会主义者的回应——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获得了声誉和高职位,但有真本事,像他这样有才华的人反而被冷落。

  宋应星希望这本书能够让世人更连贯、更深刻地理解世界是如何运转的。

  《天工开物》在中国没受到重视,却在日本和欧洲广泛传播,尤其是在日本,该书被视为“植产兴业”的指南。欧洲人、日本人认为它是一本很实用的书,类似《本草纲目》。

  明末学者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采煤、榨油、纺织、制盐、制瓷、制火药等生产技术,该书在中国科学思想发展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时隔三个多世纪后的2015年12月1日,一本研究《天工开物》的新书在中国上市,作者却是一名外国人——德国汉学家薛凤。

  25年前,薛凤曾在浙江大学留学,学习古代汉语和新闻,并在当地一家日报实习。之后的暑假,她经常跑到中国当导游,带着旅游团去过西藏、内蒙古、云南……后来读博时,薛凤研究了“中国皇帝的丝绸衣服”,从此便和中国科技史结下不解之缘。而薛凤更愿把自己当做历史学家。

  在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科学史研究所的办公室里,薛凤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的电话专访。她习惯性地用德语向记者问候,然后用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思维敏捷,回答干净利落。


  “仕途无望后的最后一搏”

  薛凤先研究的是宋朝皇权,然后又开始研究明朝经济。她对养蚕和纺织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是她迈向中国科技史的第一步。博士毕业后,薛凤转而研究明代的经济史和技术史,当时她具体研究的课题便是《天工开物》。如今,10多年后,薛凤对宋应星和他的《天工开物》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完成专著《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Q 《国际先驱导报》:你为何要研究宋应星和他的《天工开物》?

  A 薛凤:已有的大部分研究只围绕《天工开物》这一部书来研究宋应星,而没有人研究宋应星的其他作品,更没有人研究这些作品之间的关系。除了《天工开物》,宋应星在同时期创作了其他五六部作品,包括《思怜诗》、《野议》、《谈天》、《论气》等。这些作品是宋应星的整个工程,从写作时间看,这些作品是在很短的时间里一并完成,或一起出版的。我把这些作品放在一起研究。

  Q  宋应星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写的《天工开物》?

  A  当时皇帝不理朝政,官员肆意妄为,人们贵金玉而贱五谷,并且明朝北部疆域一直面临满族人入侵的威胁,内忧外患。宋应星对整个社会的处境很忧虑,他想做些事情改变这样的局面。那时候他四五十岁,也知道仕途无望,于是他希望通过写书做最后一搏,他希望皇帝或者其他有权力的高官看到他的书。同时,他这样做也是对当时皇帝任用机会主义者的回应——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获得了声誉和高职位,但有真本事,像他这样有才华的人反而被冷落。

  Q  哪些因素影响他写作?

  A  宋应星的朋友鼓励宋应星写书。宋应星并非来自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和他的好朋友涂绍煃和陈宏绪相比,他的家境最差。涂绍煃是地方官,陈宏绪是高官的儿子。他们三人有共同的爱好,陈宏绪有很多藏书供宋应星参考,而涂绍煃资助了宋应星的出版。

  再一个,他来自江西宜春奉新县,离南昌很近,这些地方遍布各类不同的工艺,而不是某一种工艺,也影响了宋应星的写作。如果宋应星只住在杭州或者苏州,他可能只会着重写丝绸业。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2016-01-2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卡舒巴 安德明:从“民俗学”到“欧洲民族学”: 研究对象与理论视角的转换
下一条: ·六十年民间文艺守望中绽放辉煌
   相关链接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徐仕佳]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市场、消费与身体性规训
·[孙发成]传统工艺传承中的“技艺黑箱”·第三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黄山开幕
·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调查]环保与非遗:700年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琉璃厂全部关闭
·倪弋:民俗怎样与法律兼容·非遗节系列报道丨中国艺: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
·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庞涛]阿拉善地毯传统技艺的调查与研究
·实施抢救性记录应遵循的原则·独守匠心的加拿大独木舟工匠
·非遗与人文图典:景德镇工匠·拓展研培计划 助力地方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