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刘晓峰]保护传统年节的地域特色
  作者:刘晓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2-28 | 点击数:5632
 

  这就是现实:我们面对的端午节这一世界级“非遗”,是学者们和地方贤达们努力坚守自己古老传统的非遗,是在民众层面被多重演绎变化繁复的非遗,也是被现代国家意识形态纳入体系的非遗。它不断在发展变化,来自中国社会的多种力量都在影响它。这是我们需要正面面对的现实,也是需要正面肯定的现实。

  回首中国传统节日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节日习俗一直因为受到时代因素、地域因素以及社会发展变化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而在所有的力量中,民众的积极参与才是最根本的因素,因为民众才是节日存在下去的根本。而学者的使命,在于如何因势利导,在于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研究与分析,不断去拓展节日的外延,以期让端午节的节日活动更深入地成为民众自发、自觉、自愿的活动。

  所以,端午节玻璃钢的龙舟可以有,但一定要保护好木质龙舟以及制造木质龙舟的传统技术;端午节现代体育竞赛式的龙舟赛可以有,但一定要保护好原汁原味的传统龙舟赛,两者兼顾才是对端午节最根本的保护。要言之,进步和坚守是重要的两翼,而动态中的均衡,永远是举翥高翔最重要的秘诀。

  (本文原载《中国文化报》2015年7月8日)


继续浏览:1 | 2 | 3 |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刘晓峰]古代人怎样发现了时间的秘密?
下一条: ·[戴望云]中元节是中国的“鬼节”吗?听听民俗学家怎么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