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尧]凡人成神的传说模式
  作者:王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2-18 | 点击数:18625
 

  [11] 神灵与邪祟斗法是当地的通行知识,但凡家中有人无端生病,或有不顺,人们常有此种联想,要请法师除邪祟。法术至今仍在洪洞地区暗中流行,专管法术的神灵——法王夫妇(又称“法神”,女神也称“法王圣母”)在各村庙宇中也很常见。当地现在还有法师行当,只是不如马子公开,笔者结识的马子郑阳旺、罗大山同时也是当地公认的法师。法师既能作为神灵的马子顶神传话、代神行动,也能像道士一样捉鬼除祟,此外还十分强调个人的功力修炼,以提升“法力”。

  [12] 录音文档:2014年5月25日V007“罗宝妹家采访”

  [13] 录音文档:2012年10月26日 V14“才振才兴郑学恒在杨吴新家”

  [14] 录音文档:2013年6月6日 V10“西乔庄将军庙采访史东奎”

  [15] 这一说法在当地普遍流行,但内容不一,最知名的是“皇表十八兄弟”,此外还有四兄弟、五兄弟、八兄弟说。

  [16] 这是笔者在田野调查中的深刻感受。我听到过很多老人有类似如下的讲话:“北京还有运动吗?”“你们是总理派来的吗?”“我经历了三个皇帝:毛泽东、华国锋、江泽民。”而霍家庄的韩银生老人身为通天二郎弟子,在顶神状态下一口咬定二郎殁于光绪三年(1877),却弄不清“光绪三年”和“光绪头一年”孰先孰后。可见尽管他并无历史常识,“光绪三年”这一细节却给他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17] “丁戊奇荒”:指清末光绪元年(1875)至四年(1878)发生于华北地区的一场罕见的特大旱灾、饥荒。1877为丁丑年,1878为戊寅年,故史称“丁戊奇荒”;又因山西、河南旱情最重,又称“晋豫奇荒”。见:郝平:《丁戊奇荒——光绪初年山西灾荒与救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8] 录音文档:2013年6月5日 V06“卫家坡杨三增”

  [19] 录音文档:2012年11月24日 V01“右石村罗金柴”

  [20] 只有老爷顶的齐凡果认为可能为十三岁,大胡麻村常根禄以为十四岁,但此二人都距通天二郎信仰圈较远,在演述时自己也非常不确定。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王尧]信仰资源的建构与首次分配
下一条: ·[彭兆荣]连续与断裂:我国传统文化遗续的两极现象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朱林]民间传说的本土化与区域互动
·[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于波]景观化与非遗化:伏羲传说的当代呈现
·[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徐洪绕]徐福传说的可能及价值·[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
·[吴玟瑾]乾隆下江南口头传说中的唬弄特质·[王淑英 范家婧]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李宓本主形象分析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宋赫]史事传说的传奇形态及其创编动力·[商梦圆]陕西白水仓颉传说与仓颉信仰的日常表现形式
·[任正]论苏东坡传说的大故事文类与文体之美·[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
·[宁文忠 蒋青芹]民间传说在地域社会中的流变·[孟媛媛]礼让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六尺巷传说”景观叙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