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氏的调查,满族各氏族都信仰萨满共同的巫祖“撮哈章京”(满语,军队头目),认为该神灵是满族萨满教的缔造者,各氏族的第一位萨满由撮哈章京所选,“每一个萨满的襄助精灵或助手神灵都很多,据说由萨满的庇护者即巫祖所赐”,[12]因此形成了安巴窝车库的“巫祖祖先神结构”。
在上述神群中,不同神灵承担各自的功能。如代夫妈妈负责治疗儿童疾患,色伊门珠萨满负责检查萨满仪式的准确性、多霍洛阿哥帮助萨满将死者的灵魂送到阴间、额林珠格格负责治疗妇科疾病,那伊珠兰萨满能够寻找疾因等。此外,萨满在瞒尼神、色夫神附体后,表现出如操纵火,运用刀、剑、矛的特殊技能。动物神灵附体后,萨满会模仿动物的行为特征。
史氏考察了安巴窝车库的神灵来源。除了主神萨满多为氏族中已故的萨满祖先外,助手神灵的来源是多元的。其中有些神灵属于满族自身的文化传承,有的则借自汉人、北通古斯等。从传统的意义上看,安巴窝车库的神灵群具有弹性,安巴萨满新掌控的新神灵可以不断被添加到窝车库谱系中,同时也有一些旧神灵不断为人们所遗忘。但随着满语知识的引进,神灵被记录到文本上,因此出现固定化的趋势。
三、知识、仪式与社会地位
根据史氏考察,在满族的氏族生活中,两类萨满分别掌握并传承不同类型的知识,负责主持各自的仪式,他们在氏族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显然不同。
(一)包衣滚萨满的情况
包衣滚萨满为主持仪式的祭司,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各氏族至少三年举行一次的秋祭活动,时间在每年入冬时节,目的是感谢氏族神灵的护佑。[13]
在仪式内容上,秋祭祀主要包括西墙祭祖(包衣滚窝车库)与祭天。[14]其中祭祖的仪式较为隆重,包括祭祀糕点,献猪等程序。史氏介绍,在仪式过程中,日路神灵和夜路神灵需要分开祭祀。其中日路神灵需要在白天祭祀,夜路神灵需要在夜晚祭祀,两组神灵不“见面”。在祭品上,日路神灵走的是“佛”路,只需供上糖果和糕点以及煮熟的肉类;夜路神灵走的是“血”路,需要献祭牲血。对于一些佛满洲氏族的夜路神灵,需要在闭户熄灯的情况下祭祀,人们认为这些神灵只有在黑暗的环境中才能降临,这种形式即为“背灯祭”。
在仪式过程中,包衣滚萨满穿长衫、系神裙、戴腰铃,一边击鼓,一边展演特定的仪式动作,唱诵文本中的神词。由于此类仪式的高度程式化,萨满在仪式中几乎没有什么情感要素。不同氏族萨满的唱词内容大同小异,主要包括“请求神灵降临享祭,保佑氏族成员没有灾病、头清眼明、子孙昌盛、马俊牛肥、平安幸福”等。
次日早上,包衣滚萨满还会进行简单的祭天仪式,祭祀对象为“阿布卡恩都里”(满语,天神)。[15]祭天仪式相对简单,参与人员不多,于房屋外立杆献祭。人们会在院中的五块石头上支起一口锅,然后杀猪献祭。包衣滚萨满不穿神服,念诵很短的神词,仪式持续的时间很短。仪式后所剩的泔水和猪骨等杂物要收集起来扔到远处。
在满族人的观念中,包衣滚萨满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族人的尊重,成为包衣滚萨满是一种荣耀。氏族的莫昆大会,会邀请有经验的包衣滚萨满参加,他们的意见受到氏族成员的广泛重视。
(二)安巴萨满的情况
安巴萨满掌握神灵理论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对神灵的辨认、转移、支配等。在“治疗”实践过程中,萨满要借助穿着特定服饰、运用神器等建构并象征萨满教的观念世界。萨满服饰包括外套、长衫、腰铃以及铜鸟饰神帽;神器除抓鼓和铜镜外,还有木制作的箭、矛、三叉戟、战斧等,当瞒尼神群、巴图鲁神群以及其它神灵时,萨满会用到这些器具。
根据史氏的总结,安巴萨满的治疗仪式主要遵循以下的逻辑:他们会记录下病人的所有症状,然后决定是否有能力对病人施予治疗。如果是纯粹病理学现象,萨满会拒绝治疗,并建议病人寻求职业的医生。如果是神灵或灵魂的原因致病,萨满会采取具体的仪式手段进行治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如果病人处于如恐惧、生气的心理状态,萨满不会求助神灵,可能会通过击鼓等简单的仪式手段“唤回”病人的灵魂;(2)大多数情况下,萨满的治疗都需要通过干预神灵的方式达到治疗目的。
萨满往往通过判断神灵的“路”来确立治疗手段,这些路一般包括“萨满卓尔滚(萨满路,认为是邪恶萨满利用神灵造成伤害)、“胡图卓尔滚”(鬼路,一般认为是一些不重要的杂神造成的)、“普彻格胡图卓尔滚”(病人在幻觉或梦境中遇见的死者灵魂)、“萨嘎拉卓尔滚”(没有被正常埋葬的神灵)、“玛法里卓尔滚”(一般认为是狐狸、黄鼠狼、蛇等精灵所致)、“普彻格萨满卓尔滚”(已故萨满的灵魂)等。[16]
在仪式过程中,萨满会在神灵附体或灵魂出游的情况下,借助所掌控神灵的帮助达到以下几种目的:(1)与神灵或灵魂做斗争;(2)将灵魂送往下界;(3)将神灵引致神偶,并送走;(4)到下界取回被抓走的灵魂。
安巴萨满在氏族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一般情况下,他们出无奈,才会选择当萨满。安巴萨满不求回报地为族人服务,因此他们的家庭往往是贫困的。在从事萨满活动过程中,他们不断受到氏族成员的批评和检验。不难看出,安巴萨满的一生是充满艰辛的、持续自我牺牲的过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