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端午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专题

[周星]东亚的端午:以“药物”为中心
  作者:周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5-14 | 点击数:12966
 

  四、“药物”“镇物”与东亚民俗学的可能性

  东亚的端午有丰富的药俗,各国的端午均有形态各异的“药物”登场。民俗学的“物质文化研究”长期以来集中于食物、衣物、工具、民具等,对于“药物”的研究似乎并不多见,这可能部分地是由于“药物”很容易被理解为民间医疗或中药汉方的范畴。但是从我们上述的描述和归纳来看,东亚端午屡屡出现的“药物”,显然并不能为中药汉方或民间医疗所能够完全涵盖。因为在大多数场景下,端午“药物”并不是针对具体的疾病而使用,与其说它是“对症下药”的“药”,不如说是针对宇宙运行中可能出现“污染”而具有净化功能的“药”。虽然端午“药物”有很多具体的物质形态,但它蕴含的是抽象的力量,由于它依据的是阴阳二气、岁时天候之类的古代宇宙论,因此,端午“药物”的神异灵验,是基于一种“宇宙药”的逻辑。这里所谓的“宇宙药”,主要是指这些药物的神异和灵验的原理,基本上是由某种宇宙理论所支持,它们被认为浓缩或凝聚了天地宇宙的精华,之所以能够治病防疫,乃是因为其中蕴藏着宇宙自然的规则[13]。

  在东亚端午的“药俗”中,包含着颇为普及的一种民俗观念,亦即端午之日及“午时”之时间的神圣性、特异性和危险性。由于其在宇宙自然的运行中,处于“天地相遇”“阴阳会遇”“阳复阴升”的节点,故阳气渐至极盛,达到端点,天气日趋炎热,百毒俱生,恶暑之气和阴气开始萌动、泛滥。这一时间的神圣节点,也正是汲取着天地日月之精华的各种草药茂密生长,其所积蓄的“药气”“药力”和宇宙自然之正气旺盛之时。所以,使用“药气”抗拒毒邪之气的污染,维持宇宙自然及人体的均衡和谐,便构成了端午药俗及其特别重视午日午时的根本逻辑。

  东亚端午的“药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和“镇物”有所“通假”,“药物”和“镇物”的关系很值得进一步探讨。东亚各国的端午,同时也有多种“镇物”出现,像中国的五毒衣、钟馗图、虎头帽、长命缕等,日本的铠甲、鲤鱼旗、钟馗像等,韩国的“午时符”等。此外,诸如悬挂艾草、菖蒲、大蒜等作为“镇物”,它们既是“药物”,又是“镇物”,往往难以清晰区别,这也是端午“药物”难以被中药汉方或民间医疗的研究领域所重视的缘由。

  更为重要的是,东亚民俗文化圈共享的民俗知识或传统概念“气”,乃是理解端午、端午药俗和端午“药物”“镇物”的关键词。东亚端午“药物”的特点,正是要它不断地挥发药之“气”。从端午“药物”和“药气”的角度看,仅凭“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无形文化遗产”的理念,可能难以深入到东亚端午的底层。端午“药物”当然是有形、具体的物质文化,但它的药力、药效、药气,以及其中蕴含着的宇宙论却是无形、抽象的非物质文化,然而,端午追求的药之“气”难道不也是物质的吗?显然,来自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之专业领域的“有形”“无形”或“物质”“非物质”等概念,完全不适合用来描述东亚端午的复杂性。

  以民族国家意识形态为背景的东亚的“一国民俗学”,在文化民族主义的影响下,积极地介入了各自国家申请“端午祭”和“端午节”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具体操作中,并引起了邻国民众间的相互误解。对此,东亚各国的民俗学出现了不断延伸以民族国家为框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式的表述。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民族国家为框架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请登录机制,很容易引发涉及文化遗产之发明权、解释权、主权、分割权之类在民俗学上并无意义的困扰,甚至会对历史上业已形成的东亚共享的文化遗产及其价值造成严重的误解。笔者认为,东亚民俗学者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若继续沿着这一条思路走下去,不仅将背离“世界文化遗产”之全人类共享理念的基本初衷,也无助于东亚各国民俗学理应肩负起来的旨在促进邻国公众间的相互理解、一起珍惜共享的民俗文化遗产的重要责任。“一国民俗学”的价值、成就和贡献犹在,它并不应该被否定,但以此为基础,东亚三国之间的“比较民俗学”则有可能迈向更为广阔的未来。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民俗文化,关心邻国民俗学者的研究成果,如果可能,也应该在邻国从事民俗学的田野调查作业,并有责任基于翔实的资料向本国公众准确地解说邻国的民俗文化。多边交叉和相互比较的民俗学研究,完全有可能在东亚逐渐形成类似于“欧洲民族学”那样的“东亚民俗学”。

  ①2013年5月18日,笔者在东京日法会馆举办的以“探求非霸权的人类学:文化的三角测量”为主题的FIA国际人类学论坛2013年东京大会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5月17~19日)上,发表了题为“东亚的端午——以‘药物’为中心”的学术报告,本文系在当时日语提纲的基础上,予以重新译写补充而成。

  ②“节供”,又叫“节句”。在日语中,是指在特定的节祭时供奉给诸神的以食物为主的供品。后来,这一用语也被用来指称节祭本身。端午曾经是日本古代从中国接纳的“五节供”(人日、上巳、端午、七夕、重阳)之一。

  ③中国有些地方正好相反,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二“曝人药”条引《提要录》:“五月五日晴,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近世民间有以端午雨占验之俗,云端午下雨,不吉;反之则吉。

  作者简介:周星,男,日本爱知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国家与民俗、现代日常生活研究

(来源:《中原文化研究》(郑州)2014年第5期,注释和参考文献见纸版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年05月06日 10:5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琛发]马来西亚华人端午节的历史与内涵
下一条: ·[苑利]端午节的八种文化传统
   相关链接
·[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
·[薛锦霞]“走亲”与“斗龙”:端午龙舟的村际交流·[李银菊]花宜插鬓红——端午簪榴节俗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毕雪飞]东渡的传统:作为方法的牵牛织女传说
·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第三届东亚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论坛成功举办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
·[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