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岳永逸:《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
  作者:岳永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3-26 | 点击数:7439
 


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


作者:岳永逸 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1日
页码:36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语种: 简体中文
ISBN:9787308138567
丛书名:启真论丛


内容简介

  基于十多年的田野调查,本书关注的发生在当下华北乡村腹地——梨区的庙会敬拜和信仰,是将乡村庙会视为一个文化体系、图示和乡土信仰的整体呈现,力求从学理层面揭示出乡村庙会和乡土信仰千百年来不绝如缕的传衍动因,也希望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信仰、庙会提供制定保护政策的基本咨询。基于对既往相关领域研究的缜密梳理与省思,通过对梨区乡村庙会生发、传承的文化场景和来自中西的多种声音杂揉的乡土信仰等地方文化的介绍,本书详细呈现了因应不同生活空间的家中过会、村落型庙会、跨村落型庙会等不同层次的乡村庙会各自的样态、相互之间的关联以及相互之间可能有的升降起伏。

作者简介

  岳永逸(1972—),四川剑阁人,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民俗学、宗教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出版有《空间、自我与社会: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2007)、《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与阳面》(2010)、《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2011)、《忧郁的民俗学》(2014)等专著,主编有《新中国北京文艺60年:1949—2009民间文艺卷》(2010)、《中国节日志·妙峰山庙会》(2014)等。


目录

第一章 迷信、文化与生活:乡土庙会的学界图景/1
一 受“戒”/1
二 乡土庙会研究的体位学/4
三 委以重任的“家”与“庙”/24
四 非典型的典型:主旨及结构/30
第二章 方法论和田野/35
一 标志性文化统领式的民俗志/35
二 田野之旅:从个案到区域/38
三 基本概念/49
第三章 传统的动力学:梨乡的生产生活/61
一 天灾人祸:历史上的赵州/62
二 苦乐梨乡与内卷化的梨生产/66
三 换小帖与通婚圈的内敛/75
第四章 乡土宗教的赛局/83
一 叠合的乡土宗教/83
二 我是在柏林寺皈依了的:佛教的强势/88
三 教堂钟声与晨钟暮鼓/92
四 庙产兴学:霸权话语的流变/98
第五章 家中过会:乡土宗教的辩证法/107
一 黑森林农舍/107
二 人神共处的家/110
三 灵为人附的老根儿/120
四 仙家坛:有意义的神丛/127
五 失衡:病和事儿/134
六 灵验:邪乎的看香/146
七 扫坛:作为整体的社会事实/156
八 素朴的感伤:人神一体/166
第六章 村落型庙会、无庙的宗教与心灵图景/173
一 这个村儿的人/173
二 祠堂·村庙·我们/176
三 轮祭·茶棚会·聚落/192
四 庙会、传说与村落的循环再生/199
五 当家的:像士兵一样的将军/218
六 心灵图景的村落型庙会/222
第七章 乡土宗教的生态学:九龙口铁佛寺庙会/225
一 空的空间与吾皇万岁的日常表达/225
二 搭棚过会:抢占九龙口/234
三 茶棚:乡土宗教的政治伦理/244
四 念佛响棚:圣化茶棚的表演/257
五 游棚上香的小农理性/264
六 心诚则灵?挂锁拴娃娃/268
七 找乐:庙戏与闲人/273
八 伸缩自如的灰市/277
第八章 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乡土庙会/281
一 宗教的人:参与者和缺席者/282
二 乡土叙事学:村落的国家/291
三 民间之神与官方之鬼的复调/297
四 乡土庙会的小农经济学/302
第九章 流言、黑洞与大地的风/307
一 中国人宗教的流言/307
二 研究的黑洞与陷阱/310
三 行好之风/316
附录:梨乡庙会时空分布表/328
参考文献/331
索引/355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余悦 叶静:《中国茶俗学》
下一条: ·施爱东 巴莫曲布嫫 编:《走向新范式的中国民俗学》
   相关链接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
·[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
·[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
·[张士闪]节日戏曲表演的乡土生态·[徐永安]玄帝(真武)信仰:三个香会调查报告
·[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
·[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徐永安]新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民俗
·[徐琦琦]乡土旅游与文化传承·[吴雨馨]乡土生活中的民间小戏对民众的意义
·[吴南]乡村振兴背景下阐释庙会信仰实践的社会功能·[文鸿]基于“四层一体”的庙会文化传承机制分析
·[石林兰]庙会文化与当代乡村社会建设·[罗婷]语言学视域下的乡土文化传承
·[李琦]城市化进程中庙会文化空间的重构·[李涵]乡土社会秩序与日常交往礼俗的互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