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单辉]从禁忌看少数民族的生态理念
  作者:单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1-28 | 点击数:10105
 

 

摘要:禁忌是约束规定社会行为、信仰行为的观念及措施的总称。少数民族对山水、植物、动物以及生产生活的禁忌在客观上维护着自然的和谐完整,体现了少数民族的原始生态理念。
关键词:禁忌;少数民族;生态理念

禁忌是约束规定社会行为、信仰行为的观念及措施的总称,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民族中的观念习俗和文化现象。禁忌最早产生于对鬼神的恐惧,即原始思维中的万物有灵观念。少数民族正是出于对万物有灵观念的假设,通过对自身行为的克制,以期获得神灵的保护,而这种少数民族的禁忌在客观上却调节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人们适应、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宗教禁忌
 
少数民族的禁忌大多与宗教活动和信仰有关。在大自然的万物中,人类接触最多并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鸟、兽等野生动物,森林、山川等自然生物都成为人们禁忌的对象,并由此产生了形态各异的禁忌习俗。
(一)山水禁忌
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交通封闭的崇山峻岭之中,背山而居,临水而住,因而对周围的山水产生了各种禁忌。山是我国各少数民族自然崇拜的基本形式之一,他们认为山是山神居住的地方,不能轻易打扰,怕山神怪罪,受到惩罚因而形成了对山的禁忌。很多少数民族禁止在不适宜的时间上山和随意破坏山石及其动植物。普米族每年四月至八月封山期间,不能采集山上的花木。壮族为保持神山的神圣性,禁止上山挖药、砍伐、狩猎。彝族把神山看作撑天的巨柱,禁止任何人对着神山吼叫,不许人们上山随便开采山石。土家族视村前村后的山为神山,四季封锁,不准在有古树的地方大小便。而有些民族则认为山是祖先居住的地方,禁止在埋有祖先的山中砍树、放牧或追捕动物。藏族对神山的禁忌最为严格,禁忌在神山上挖掘和砍伐花草树木、打猎和伤害兽禽鱼虫、以污秽之物污染神山、在神山上打闹喧哗,甚至禁忌将神山上的任何物种带回家,怕山神怪罪,降下灾来。祁连山地区藏族牧民到神山前,如同见了活佛,很远就下马、磕头,不敢大声喧哗,而只是低头念诵佛经或“六字真言”。
水是生命之源,能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但同时也会带来灾难。因而,少数民族既敬水又畏水,从而形成禁止破坏龙潭、龙井、神河、神湖、神泉水源的禁忌,认为如果破坏就会遭到水神的惩罚。土族重视对泉水的保护,在距离泉水有百余米的地方,禁止人们洗东西或便溺污染。藏族的本土宗教禁止在神湖中洗涤,不许裹读了水神;禁忌在泉源、水井、河流边大小便,不准将垃圾等不洁之物倒入水中,怕触犯水神而受相应处罚。
纳西族禁忌向河里扔废物或倒垃圾,禁止向河里吐口水,禁止堵塞水源,不得在水源地宰杀牲畜,不得在水源旁大小便。水对于干旱地带的蒙古人来说,更为珍惜,因此,也成为他们禁忌的对象。禁忌在流水中沐浴、禁忌用手浸于水中,这种对水的禁忌,避免了对水资源的污染。而且少数民族人民通过长期的观察,已认识到植物对涵养水源的作用,因此,他们对水源地附近的植被严禁破坏。如基诺族不许砍箐两侧的树,以防箐中无水;沧源佤族对水源附近的茅草也禁止砍割;普米族和壮族禁止在山泉附近砍树垦荒种地。
(二)植物禁忌
植物对于各民族的生存有重大的意义,成为当地群众原始禁忌的保护对象。主要表现为三种:一是神林禁忌。我国少数民族大都有自己的神林,保护村寨的安全。对于这些神林,人们禁止入内,林中的一草一木不许砍伐。如哈尼族认为,村寨附近的茂密树林是寨神“昂玛”栖身之地,禁止在神林中砍树、放牧、追捕动物,每年还要举行祭祀;景颇族寨门附近的幽静密林,他们称为仙山神林,忌人砍伐、狩猎;布朗族忌在神林砍伐、放牧和狩猎。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孙九霞]旅游对目的地社区族群认同的影响
下一条: ·西藏召开《唐卡分类》地方标准讨论稿内审会
   相关链接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韦成]桂西北民间禁忌文化的实践逻辑与乡村社会秩序建构研究
·[那仁毕力格 萨其拉]古代人禁忌习俗多样功能探源·[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黄艺兰]晚清民国时期伐树遭报故事的“祛魅”与“复魅”·[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
·[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
·[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
·[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
·[普泽南]1950年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电影放映述略·[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娶妻故事的类型研究
·[毛巧晖]承续与超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任志强]危险的愉悦:作为“替罪羊”的狐与妓
·[罗婷]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及云传承机制研究·[高健]神话王国的探寻者 ——李子贤神话研究评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