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李零]论中国的有翼神兽
  作者:李零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1-12 | 点击数:26634
 
 
(一)麒麟。是以鹿类动物为依托的有翼神兽。中国早期的祥禽瑞兽是以“龙”、“凤”或“麒麟”、“凤凰”最出名。但值得注意的是,“龙”、“凤”虽是商周铭刻中早就出现的名称,但“麒麟”和“凤凰”却并不见于早期铭刻。《春秋》经传记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诗经•周南》有《麟之趾》,它们提到的都是“麟”而不是“麒麟”。“麒麟”作为瑞兽而与“凤凰”对举,似乎只是从战国文献才出现。“麒麟”称“麟”,一般认为是省称,就像“凤凰”称“凤”也被认为是省称。但我们从词汇发展的顺序看,情况却毋宁相反。它们也许反而是“麟”、“凤”二字的扩展。据《尔雅》、《说文》等书,“麒”、“麟”和“凤”、“凰”都是同一种动物的雌雄二体。但我们怀疑,“麟”(亦作“麐”)在未被神化之前大概只是一种鹿类的动物。这种动物被神化,是因为历史上的两个著名事件:(1)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西狩获麟”(注意:其获是在西方),它的被擒曾引起孔子的哀悯,传说孔子竟因此而绝笔《春秋》;(2)汉武帝于公元前122年西祠五畤,据说也曾猎获“白麟”(注意:其获也是在西方,所获之兽色白,正是西方的象征),因之改元元狩,为作麒麟阁。孔子见到的“麟”是什么样?《春秋》、《左传》没有讲,《公羊传》说是“非中国之兽”或“仁兽”,“麕而有角”(麕即獐,Chinese water deer,Hydropotes inermis,只分布于中国和朝鲜)。孔子见了这样的动物为什么会大哭?原因是他自己就是一位仁者,在他看来,这种仁兽的被擒正是其道不行的象征。武帝所获“白麟”,据说是“一角而五蹄”,在当时是作为汉征四夷、武功全盛的象征,特别是与他对匈奴的征服有关(《汉书•终军传》)。汉以来,学者多谓麒麟是一种麕身、牛尾、狼额、马蹄的神物,雄曰麒而无角,雌曰麟而一角,并且角端有肉。但因为麒麟单称只叫“麟”,所以更多是以“一角”而为人所知。其出土形象,上文已说,是以一角而角端有肉者为多,但也有作山羊形象,头戴尖长角或两角并合者。西汉以后,“麟”还常常加入由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代表四方的“四灵纹”(图四三:1、2),进一步构成四方加中央的“五灵纹”(图四三:3)。可见“麟”是一种形象明确的主题。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古人对“麒麟”和下面要讲的“桃拔”、“符拔”、“扶拔”或“天禄”、“辟邪”有时会混淆。如朱希祖就曾指出,古人往往把汉魏六朝陵墓前的天禄、辟邪称为“麒麟”,并把此类陵墓呼为“麒麟冢”和以“麒麟”命名石刻所在的地点。可见它们是形象相似,性质接近的神兽。 
“麒麟”的上古音,“麒”是群母之部字,“麟”是来母真部字。我们怀疑,它也许是一种借助中国概念和中国词汇(麟)的外来译词,引入中国的年代要相对早一点。 
(二)桃拔、符拔、扶拔。一般认为是与“天禄”、“辟邪”有关的一种外来动物的名称。它的出名要比麒麟晚,主要是汉通西域以来,并且明显是与古称西域的今中亚和西亚各国有关。其有关记载是:
(1)《汉书•西域传》:“乌弋山离国(在今阿富汗一带),王〔案:下脱表示其首都的“治某某城”〕,去长安万二千二百里,……乌弋地暑热莽平,其草木、畜产、五谷、果菜、食饮、宫室、市列、钱货、兵器、金珠之属皆与罽宾同,而有桃拔、师子、犀牛。”孟康注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师子似虎,正黄有※耏,尾端茸毛大如斗。”
(2)《后汉书•章帝纪》:“章和元年(公元87年),……是岁,西域长史班超击莎车,大破之。月氏国(在今新疆和新疆以西)遣使献扶拔、狮子。”注:“扶拔,似麟无角。拔音步末反。”
(3)《后汉书•和帝纪》:“章和二年(公元88年),……安息国(在今伊朗和伊拉克一带)遣使献狮子、扶拔。”注:“解在《章纪》。”
(4)《后汉书•班超传》:“初,月氏尝助汉击车师有功,是岁贡符拔、狮子”。注:“《续汉书》曰:‘符拔,形似麟而无角。’”
在上述材料中,我们应当注意的是,“桃拔”、“符拔”和“扶拔”应是同一外来词汇的不同写法。它们的第一字,似是表示该词的辅音部分或靠前的音节,略如中国的反切上字。在中国的上古音中,“桃”是定母宵部字,“符”是並母侯部字,“扶”是並母鱼部字,第一字与后两字声母不同,但“桃”虽为定母字,古代从兆得声的“佻”字和“頫”字却是帮母字,和並母非常接近,我们怀疑,它们都是以b或p为声母。而“拔”是並母月部字,则以at为韵尾。
对上述材料,过去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以“桃拔”(或“符拔”、“扶拔”,下不再注)和“狮子”为两种动物,比如认为它是麒麟的别名或无角的麒麟(即麒),或者猜测它是西亚或中亚的某种其他动物。因为孟康对“桃拔”和“狮子”的解释是分开的,李贤也是但释“符拔”。这种解释似乎比较合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引各句中,“桃拔”类的词汇和“狮子”虽偶尔倒置,但所有句例都是连在一起,它们也有可能是连读。例如朱希祖就是采用连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文章来源:豆瓣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何其敏]民族民间信仰研究的视角和意义
下一条: ·[祁连休]试论阿古登巴的故事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
·[游红霞]“中国寻根之旅”构建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谱系理路·[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
·[王硕]城乡交互视野下礼簿中随礼法则的延续与重建·[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
·[万水清 胡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茶馆发展路径选择·[孙正国 韩冰雪]“解难题”:中国“命运之子”母题的诗学结构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施爱东 刘丹一]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
·[任宽]中国叙事体系观照下当代虎故事的叙事形态研究·[漆凌云]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
·[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马晓飞]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传统舞蹈的当代文化价值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