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舒瑜]发须爪中的“迷信”与“道德”
——读《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
  作者:舒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1-24 | 点击数:19768
 
[12]江绍原:《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北京:中华书局,2007[1928]年,第131页。
[13]江绍原:《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北京:中华书局,2007[1928]年,第139页。
[14]同上,第138页。
[15]【英】J.G..弗雷泽著《金枝》,徐育新等译,刘魁立审校,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第15-16页。
[16]转引自江绍原:《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北京:中华书局,2007[1928]年,第3-4页
[17]江绍原:《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北京:中华书局,2007[1928]年,第4页
[18]如衅礼中,衅的目的在于通过涂血既可以使所衅之物成为圣物,人获得与圣物中神明相交的可能,也可以除秽厌怪,保持圣物的洁净。歃血为盟时多个人将表征人的生命和情感意志的血共同饮下,达成一心一德的盟誓,以及以血入药的各种药方。在江绍原看来,尽管中国人对于血的各种行为信仰林林总总,但是它们是相互发明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血是生命力之源”的观念。参见王文宝、江小蕙编《江绍原民俗学论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58-160页。
[19]王铭铭:《心与物游》,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83-191页。
[20]江绍原:《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北京:中华书局,2007[1928]年,第75页。
[21]《语丝》,第一期,1924年11月17日。
[22]同上。
[23]转引自张挺、江小慧笺注:《周作人早年佚简笺注》,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序》第4页。
[24]江绍原:《礼的问题》,载于《语丝》,第三期,1924年12月1日。
[25]同上。
[26]同上。
[27]周作人:《生活的艺术》,载于《语丝》,第一期,1924年11月17日。
[28]江绍原:《读经救国论发凡》,载于《语丝》,第五十三期,1925年11月16日。
[29]同上,周作人的回应。
[30]江绍原:《读经救国论发凡》,载于《语丝》,第五十三期,1925年11月16日。
[31]周作人:《生活的艺术》,载于《语丝》,第一期,1924年11月17日。
[32]江绍原:《读经救国论发凡》,载于《语丝》,第五十三期,1925年11月16日。
[33]同上。
[34]江绍原、周作人:《礼部文件》,载于《语丝》第38期,1925年8月3日。
[35]周作人:《萨满教的礼教思想》,载于《谈虎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20页。
[36]钱理群:《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70-71页。
[37]周作人:《乡村与道教思想》,载于《谈虎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22-223页。
[38]周作人:《风纪之柔脆》载于《谈虎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18页。
[39]江绍原:《中国礼俗迷信》,天津:渤海湾出版公司,1989年,第1页。
[40]江绍原:《中国礼俗迷信》,天津:渤海湾出版公司,1989年,第4页。
[41]同上,第41-42页。
[42]周作人:《乡村与道教思想》,载于《谈虎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25页。
[43]钱理群:《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68页。
[44]同上,第74页。
[45]江绍原:《礼部文件之六:<周官>媒氏》载于《语丝》第43期,1925年9月7日。
[46]周作人:《萨满教的礼教思想》,载于《谈虎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19-220页。
(本文原载《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中国人类学评论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巴莫尔哈]《俄糯三子──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世家谱》序言
下一条: ·[何贝莉]从《江村经济》看微型社会学
   相关链接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寒月]妇女、传统手工业与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
·[王新艳]从“古胶州八景”之一到“负碳海岛”:灵山岛的再生与发展·[王晓涛]基于 SWOT 分析的嘉兴市“非遗+ 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王楠楠]“赛博迎财神”:数字青年微博转发迎财神的考察分析·[王海珺 王铎]非遗人才培养,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
·[王丹]赓续与创新:松潘花灯舞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水清 胡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茶馆发展路径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