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舒瑜]发须爪中的“迷信”与“道德”
——读《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
  作者:舒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1-24 | 点击数:19775
 

 

江绍原的《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一书于1928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由钱玄同题签,周作人作序的这本小书曾轰动一时,在当时被认为是用人类学派的理论进行迷信研究的开拓性著作。江绍原在给周作人的信中谦逊地调侃说:“另封寄上《发须爪》一册,封面可喻为‘花丝葛’,尊序是一顶‘高帽子’,而帽子下面的人,怕是‘其貌不扬’吧。”[1]周作人对该书评价甚高,在回信中说道:“日前会到玄同、士远,均大赞叹,可见穿‘华丝葛’而其貌仍甚‘扬’也。”[2]周作人和江绍原二人私交甚笃,在学术上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尤其是在民俗学领域,两人更是志同道合。他俩在《语丝》上关于“礼”的一系列讨论直接促成了江绍原对“礼俗”的研究以及《发须爪》的写作[3],最初以《礼部文件之九:发须爪》为名连续发表在1926年1月到4月的《京报副刊》上,出版时又增添了不少材料,对不少观点重新进行了讨论,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
 
发须爪中的宇宙观
 
在《发须爪》一书中,江绍原试图从前科学时代人之发观、须观和爪观中来窥测前科学时代人之宇宙观、道德观。在他看来,“所谓宇宙观,人生观……也仅是瓶儿观、罐儿观、大小两便观、须发爪观……之和,再加某物或无物。本书的探讨,虽以关于须发爪三件小事物的言行为限,然这些言行,处处与古今人的药物观,治疗观,病因观,身心关系观,祭观,刑观,时观,死观,死后生存观,(中略)故发须爪观的研究,实在是关于那些较大的‘观’的研究之一部分,犹如那些较大的‘观’的研究,想就是那再大不过的宇宙人生观的研究之一部分也”。[4] 那么,从发须爪观小处着眼,来看更大的宇宙观、人生观,其背后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从这些“小观”中可以观照“大观”,古人的发须爪观中承载着古人的宇宙观、道德观。如果古今人在发须爪这样的“小观”上大不相同,那么他们的宇宙观、道德观也肯定发生了改变,江绍原不过是借发须爪来谈古今人宇宙观、道德观的变化。
周作人在该书的序言中说,自己是一个嗜好颇多的人,但在诸多嗜好中,有一件总是喜欢,从来没有厌弃过,这个足以统一他凌乱趣味的,就是对神话的喜爱,尤其是希腊神话,他从人类学派的神话解释中对神话感味很深。周作人对神话的喜爱,源于他长期以来对文化、宗教道德起源历史的兴趣,他一直寄希望于研究社会学的朋友能够关注“道德观念变迁”,然而“荏苒十年杳无希望,因为那些社会学似乎都是弄社会政策的,只注意现代,对于历史的研究大抵不着重的”。令周作人欣慰和兴奋的是,江绍原的《发须爪》实现了他对社会学家的期望,这个期望就是在《发须爪》这本小册子中所试图表明的,“道德并非不变,打破一点天经地义的迷梦,有益于人心世道”。在他看来,在相信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中国,实在切需这样的著作,他将该书列为青年必读书之一,“我觉得绍原的研究于阐明好些中国礼教之迷信的起源,有益于学术之外,还能给予青年学生一种重大的暗示,养成明白的头脑,以反抗现代的复古运动,有更为实际的功用”[5]。在对礼教迷信的批判上,江绍原和周作人是同道的,与“反抗现代的复古运动”站在了对立面上。
江绍原将当时的中国人分为三类:一类是受了西洋科学影响,思想起了变动甚至是革命的人,一类是思想虽然没有变动但已经被西洋科学像漆似的涂了一层的人,这种人一天比一天多,但是这类人仍很动摇,他们一旦不幸为疾病痛苦所折磨之时,就不免“现原形”,其实这类人是仍未从旧思想中真正解放出来的人。第三类则是除前两类之外其余的人。江绍原把前两类人称之为“新人”,后一类称为“旧人”。他认为新人与旧人不仅在大处,诸如“祭天祭祖是否必要?”、“奴婢制度、多妻制度合理乎?”这样的问题上会有鲜明的意见分歧,而且即使小到诸如灶观、门观、嚏观、耳鸣观、盆儿观、罐儿观、大小两便观,两种人所持的观念也大相悬殊。在江绍原看来,这些前科学时代的人的“小观”,盆儿观、罐儿观、大小两便观与他们的宗教、道德、医药、两性生活及其中的观念都有关系,在这些“观”中先民的“精神”、“智慧”并没有泯灭。在许多事物上,“现代的旧人”的观念中仍可见这种“先民”的“精神”和“智慧”,他们是三类人中道德观和宇宙观没有发生变化的人。江绍原在书中侧重谈的就是这一类所谓“旧人”的发须爪观,他们的发须爪观中承载着传统的道德宇宙观,而在近代西方科学知识、观念影响下的“新人”,他们将修理发须爪视为卫生和美观的需要,随意弃之,其宇宙观、道德观已经发生了变化。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中国人类学评论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巴莫尔哈]《俄糯三子──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世家谱》序言
下一条: ·[何贝莉]从《江村经济》看微型社会学
   相关链接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寒月]妇女、传统手工业与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
·[王新艳]从“古胶州八景”之一到“负碳海岛”:灵山岛的再生与发展·[王晓涛]基于 SWOT 分析的嘉兴市“非遗+ 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王楠楠]“赛博迎财神”:数字青年微博转发迎财神的考察分析·[王海珺 王铎]非遗人才培养,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
·[王丹]赓续与创新:松潘花灯舞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水清 胡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茶馆发展路径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