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郑杭生]促进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社会学?
  作者:郑杭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0-29 | 点击数:12023
 
第二,要进一步强化社会学的本土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社会学尤其是美国社会学一直居于社会学世界格局的中心,成为强势社会学,垄断着世界社会学的学术圈,且具有文化霸权的倾向。要打破这种学术垄断和文化霸权状态,中国社会学界必须强化社会学的本土化,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方法或流派,提高在世界社会学界的地位,改变学术上对欧美社会学的依赖关系。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没有这样的思想解放,正确的理论借鉴也不可能实现。
第三,对西方理论要有分析、识别的能力。例如对布洛维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需要做实事求是的分析、识别的工作。我们正在做这样的工作。又如,对后现代提倡“个人述说”、反对“宏大叙事”这样极端的观点,我们有些学者、学生受此影响,就盲目以为所谓“个人述说”不言而喻的“正确”、而所谓“宏大叙事”则百分之百的“错误”。他们看到一些必要的宏观分析,往往以不屑的神情说出一句口头禅:“这不过是宏大叙事而已!”意在表明那种宏观分析是多么落后于时代,多么不合时宜,岂不知他们自己身在错中不知错,十分可悲地把谬误当做了真理!事实上不能把微观与宏观、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也就是“个人述说”与“宏大叙事”人为地截然对立起来。“个人述说”,只要涉及背景,就不能不涉及“宏大叙事”,如“在全球化时代”,“在社会转型期”等,就是最典型的“宏大叙事”。同样,“个人述说”,只要运用了概念,就不能不涉及“宏大叙事”,因为概念本身就是“宏大”的、“宏观”的。像“人”这个概念,它不仅涉及现在的人,还涉及过去的人、将来的人,其他星球上可能的人,它不可能是纯粹的“个人述说”,而是与“宏大叙事”这样那样联系在一起的。当谁说“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时,他不能不涉及“我”、“普通”、“人”这三个“宏大”的概念。世界上找不到一个人能脱离各种背景、不使用概念而进行“个人述说”。如果有,那真是奇迹了。现在该是认清这种盲目性、幼稚病的时候了。
第四,要打破西方的“学术话语”垄断权,就要创造自己的理论,自己的概念、自己的术语。中国社会学需要越来越多像“差序格局”、“社会运行”这样由中国社会学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术语。
 
四、对“中国经验”做出自己的理论提升
 
中国社会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转型和现代化进程,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特点,可以说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用世界上任何现有的发展模式都难以完全解释得通,因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
“中国经验”、“中国模式”是中国社会上下结合、共同探索、互动创新的结果,其中三个层次的相互推进十分明显:既有中央“自上而下”的推进,又有基层“自下而上”的推动,还有各个地方、各个部门连接上下的促进。这三个层次,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价值重塑,共同创作、不断完善,融合成具有独特气派、独特风格、又有某种普遍意义的“中国经验”。
在“自上而下”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性的社会主义。从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掌舵以来,一直到他所做的十七大报告,都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这种趋势。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世,社会和谐被确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改善民生问题被确定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公平正义被确定为社会建设的目标,就是几个标志性里程碑。
在“自下而上”的方面,随着中国社会重心日益下移,全国范围的社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蓬勃开展。我们在全国各地的调查和考察表明,中国城乡基层社会,正在用建设性的反思批判精神,通过制度创新,把社会公平正义落实到我国微观制度的方方面面。无论在制度安排的公平方面,还是百姓认可的公平方面,无论在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重点解决民生问题上,还是在解决突出的社会问题、高发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上,无论在使全体人民受益方面,还是在让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方面,无论在减少居委会的行政性、增加自治性,还是在培育和健康发展社区组织与建立社区服务体系方面,都在逐步取得进展。
连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经验的,是各个“地方经验”。在对当今中国城市社会建设展开的实地考察中,我们先后领略了“武汉经验”、“广州经验”、“深圳经验”、“郑州经验”等,2008年又有幸与“杭州经验”相遇⑤。杭州根据第一轮发展主要用土地、廉价劳动力、矿物资源、环境代价等初级资源的局限和缺陷,提出了“复合社会创业主体”这一新概念和新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成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杰]作为科学思考的社会学
下一条: ·[章元 李锐 赵娜]生育间隔与农村义务教育的实证分析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
·[游红霞]“中国寻根之旅”构建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谱系理路·[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
·[王硕]城乡交互视野下礼簿中随礼法则的延续与重建·[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
·[万水清 胡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茶馆发展路径选择·[孙正国 韩冰雪]“解难题”:中国“命运之子”母题的诗学结构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施爱东 刘丹一]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
·[任宽]中国叙事体系观照下当代虎故事的叙事形态研究·[漆凌云]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
·[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马晓飞]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传统舞蹈的当代文化价值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