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郑杭生]促进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社会学?
  作者:郑杭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0-29 | 点击数:12025
 
其次,关于“文化自觉”的使命。费老提出了“文化自觉”的双重使命:一是要创造自己的文化,二是,要处理好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他说:我们一方面要承认我们中国文化里边有好东西,进一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的历史,以完成我们“文化自觉”的使命,努力创造现代的中华文化。另一方面了解和认识这世界上其他人的文化,学会解决处理文化接触的问题,为全人类的明天作出贡献(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据此,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也具有自己的双重使命,即一要努力创造自己的有中国风格的理论,二要正确地对待其他各种理论,特别是外来的理论。对文化自觉或理论自觉来说,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否则就是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的不够或者缺乏。
第三,关于“文化自觉”的目标。费老提出“文化自觉”要达到的两个目标,即自主能力的加强和自主地位的取得。他说: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对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据此,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同样也要把握这两个自主,加强自己在理论转型中的自主能力,并取得社会学学科为适应新情况而进行的理论选择、理论创造的自主地位。这两个自主所要求的自主性,对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来说,都是具有根本性质的。
第四,关于“文化自觉”的艰巨性。为什么费老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我体会,这主要是指要做到上述“自知之明”,完成双重使命,实现两个目标,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是强势文化,要与它平等对话,不能不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文化自觉”不是一个平坦的、风平浪静的过程,而是一个从西方强势文化中解放出来、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艰巨过程。我们看到,费老在讲“文化自觉”时,用很大篇幅回顾了中西文化的不同,特别是出发点的不同:西方文化是“天人对立”;中国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以及先辈们面对强势文化为保存中华文化而做的种种努力。据此,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也不能不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即从西方强势社会学理论和社会理论中解放出来、正确定位自己的过程。只有从历史造成的西方强势文化和强势社会学理论解放出来,以我为主,学会对它们的借鉴,即学习它们的精华之处和精华之处中的适合中国之处,而不是对它们照抄照搬、亦步亦趋,才有可能真正做到费老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回顾和体会》)。如果没有自主性,只有边陲性,没有自己可美的东西,只有别人可美的东西,那就做不到“各美其美”,那就只剩下单纯的“美人之美”,为他人作嫁衣裳了。
第五,关于“文化自觉”的重要性以及达到“文化自觉”的途径。费老这样说明“文化自觉”的重要性我感到“文化自觉”是当今世界共同的时代要求,并不是哪一个个人的主观空想。有志于研究社会和文化的学者对当前形势提出的急迫问题自然会特别关注,所以我到了耄老之年,还要呼吁“文化自觉”,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些语重心长、饱含紧迫感的话,可以说是费老在总结毕生经验基础上而发出的呼吁。而费老说的“用实证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来认识我们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则是达到“文化自觉”的途径。这里所谓“实证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费老自己说的,既不是要“复旧”,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即既要避免对自己文化的国粹主义,也要避免虚无主义,这两个极端,都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样,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也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是当前形势提出的急迫问题,也只有遵循“实证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才能达到,既不能看轻自己,抬高他人,也不能反过来,看高自己,看轻别人,特别不能只承认外国人的理论是理论,不认可中国人的理论也是理论。
从上述几个方面看,在一般意义上说,费先生对“文化自觉”的论述,对说明“理论自觉”也是适用的。这是一方面,但同时,理论自觉与文化自觉相比,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因为理论是文化的系统化形态,是对文化现象提炼、概括,理论自觉不能不有自己的特殊内容、特殊表现和特殊要求。我们必须着重说明这个特殊性,特别是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的特殊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杰]作为科学思考的社会学
下一条: ·[章元 李锐 赵娜]生育间隔与农村义务教育的实证分析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
·[游红霞]“中国寻根之旅”构建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谱系理路·[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
·[王硕]城乡交互视野下礼簿中随礼法则的延续与重建·[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
·[万水清 胡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茶馆发展路径选择·[孙正国 韩冰雪]“解难题”:中国“命运之子”母题的诗学结构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施爱东 刘丹一]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
·[任宽]中国叙事体系观照下当代虎故事的叙事形态研究·[漆凌云]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
·[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马晓飞]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传统舞蹈的当代文化价值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