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从结果上看,通过晚明开明文人“情”的疏导,僵硬的“节”与“烈”在情的改造下具有了动人的效果,也更容易广为流播。另一方面,“情”又在“理”的作用下得到了规范,能更好地服从于“理”的要求。晚明传奇中节妇之“节”虽然表层意义没有改变,但已由明前期传奇中的“为理守节”转化为“为情守节”。
晚明传奇节妇形象虽然注入了“情”的力量,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为女性的“节”营造出某种慷慨悲凉的气氛。但从形象史的意义上去剖析,整体而言,它们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上难以与明传奇中的情女、才女一较高下。当晚明文人传奇作家带着更多儒家“弘道”心态去歌颂“节妇”的“情”与“节”,必然损害形象本身鲜活的生命力。由此,作为主人公她们也就难以企及以《牡丹亭》杜丽娘为代表的一系列情女、才女所能达到的高度。
注释:
①学界对“晚明”的时间定不尽相同,本文所指为明嘉靖至明末这一百多年。
②本文将晚明传奇分成三阶段。第一阶段:嘉靖年间——万历初。第二阶段:万历初——泰昌初。第三阶段:泰昌——明末。
参考文献:
[1]夏庭芝.青楼集提要[M]//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2册[G].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7.
[2]申时行,赵用贤,李东阳,等.大明会典:卷七十九[M]//《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425.
[3]吕坤,闺范,陈弘谋.教女遗规[M]//官箴书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G].合肥:黄山书社,1997.
[4]杜芳琴.明清贞节的特点及其原因[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41-46.
[5]古本戏曲丛刊编辑委员会.古本戏曲丛刊:五集 芙蓉记[M].刻本.清康熙末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毛晋.六十种曲:鲛绡记[M].虞山毛氏汲古阁刻本.明崇祯间.北京:中华书局,1958.
[7]毛晋.六十种曲:双珠记[M].虞山毛氏汲古阁刻本.明崇祯间.北京:中华书局,1958.
[8]古本戏曲丛刊编辑委员会.古本戏曲丛刊:二集 量江记[M].金陵继志斋刻本.明万历间.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
[9]毛晋.六十种曲:寻亲记[M].虞山毛氏汲古阁刻本.明崇祯间.北京:中华书局,1958.
[10]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78.
[11]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三传习录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23.
[12]冯梦龙.情史类略:卷一[M].长沙:岳麓书社,1983:12.
[13]冯梦龙.墨憨斋定本传奇[M]//魏同贤.冯梦龙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441.
[14][法]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M].许蔷蔷,许绮玲,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45.
[15]汤显祖.汤显祖诗文集[M].徐朔方,校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127.
[16]古本戏曲丛刊编辑委员会.古本戏曲丛刊:二集《贞文记》题词[M].刻本.明崇祯间.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
[17]古本戏曲丛刊编辑委员会.古本戏曲丛刊:二集《娇红记》题词[M].刻本.明崇祯间.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
[18]古本戏曲丛刊编辑委员会.古本戏曲丛刊:二集《二胥记》题词[M].刻本.明崇祯间.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