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吴帆 吴毅]历史社会学的发展与特征
  作者:吴帆 吴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0-21 | 点击数:11862
 
对于历史社会学,卢晖临先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连接‘过去’和‘现在’之间的,是只此一次的过程、事件和社会现象。但是,是哪些因素造成了这‘只此一次的历史’?当社会学家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不厌其烦地去揭示各种限制条件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正在将历史过程中丧失的各种可能性展现出来。历史取向的社会学研究因此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它从理论上恢复了在历史过程的各个时间点上存在过,但最终丧失了的各种可能性,由此而质疑现实的合理性。”[24]从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历史社会学所具有的三个显著特征:1)历史社会学不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普遍的、客观的规律,它认为人类历史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现实,只是诸多历史“机缘”中一种可能成为了现实的结果,所以,历史社会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揭示这种可能性如何变为现实来帮助人们反思现实;2)历史社会学研究强调连续的时间序列,所研究的历史跟现实之间必须能够接续而非断裂;3)历史社会学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正是因为它认为现实并非沿着历史的必然之路走来,不是历史进程的“客观产物”,所以现实绝不是完全合乎理性,由此,历史社会学就肩负着解释社会学的使命,而对历史和现实的研究也可以成为对未来目标的校定。
 
注释:
①这里所说的“进化”是后人的归纳,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无直接联系。因为在达尔文进化论思想提出之前,孔德和斯宾塞等人的著作中就已经有关于“社会进化”的论述。
②但二人生前没有被当作社会学家,后世社会学家在梳理社会学理论的脉络时,则将二人列入经典社会学家的行列。
 
参考文献:
[1]彼得·伯克.历史学与社会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Burrow J. W. A liberal descent: Uictorian historians and the English past[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179-180.
[3]辛海亚·海伊.何谓历史社会学[M]//S·肯德里克.解释过去,了解现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7.
[4]周晓虹.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一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7.
[5]奥古斯特·孔德.论实证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查尔斯·蒂利.未来的历史学[M]//S·肯德里克.解释过去,了解现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2.
[7]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1.
[8]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9.
[9](法)布罗代尔.历史学与社会学[M]//论历史.刘北成,周立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雅克·勒高夫.新史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2.
[11]卢辉临.叙述的复兴——历史社会学及其发展[M]//社会理论论丛(第一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04.
[12]赖特·米尔斯.社会学想象力[M].北京:三联书店,2005.
[13]巴林顿·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14]西达·斯考切波.国家与社会革命[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15]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M].北京:三联书店,1993.
[16]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3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7]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M].北京:三联书店,1998.
[18]爱德华·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19]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北京:三联书店,1998.
[20]哈瑞特·布雷特利.历史学与社会学的变迁与连续[M]//S·肯德里克.解释过去,了解现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27.
[21]布迪厄.文化资本和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83.
  [22]A·马尔丁洛夫.历史社会学:跨学科的综合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4(6).
[23]Abrams P. Historical Sociology[J]. Shepton Mallet, Open Books, 1982.
[24]卢晖临.社会学的历史转向[J].开放时代,2004(1).
(本文原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第92~98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历史社会学;社会史;社会研究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文祥]东乡族研究现状及其前景展望
下一条: ·集市:人类学透视社会整合新视野
   相关链接
·[彭伟文]“脱序”与重构:中国民间结社研究的社会史视角·[林继富 赵尔文达]“施政参考”的民俗学
·彭伟文:《关于广东醒狮传承的社会史考察》·[梁爽]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与社会身份的建构
·[李俊领]近代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反思·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研相长七书”出版
·[罗士泂]物的社会生命:徽墨的社会史研究·赵世瑜:不止“大槐树”,也说说“小历史与大历史”
·[常建华]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史研究·通告║ “历史民俗学与社会史:理论与方法”跨学科国际论坛
·赵世瑜:《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张士闪]礼俗互动与中国社会研究
·[赵世瑜 申斌]从社会史到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彭伟文]社会的民俗、历史民俗学与社会史
·[储卉娟]家国互构:社会史视角下的明代“大礼议”·[董晓萍]经典民俗学批评与发展
·[李长莉]社会文化史的兴起·[王晴锋]反思社会研究中作为方法的深度访谈
·[王健]近年来民间信仰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社会史角度的考察·[黄剑波]地方社会研究的不可能与可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