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
面塑的文化内涵与当代变迁
——以山西省定襄面塑为个案
梁起峰
(晋中学院)
摘 要:面塑,又称花馍、礼馍,是山西农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或祭祀、或祈福、或馈赠佳友、或表达感谢,乡民因不同的时令节日与礼仪活动而蒸制富有特色内涵的面塑。其形式也多种多样:面羊、面鱼看来生动活泼,寿桃形态逼真,枣山富于想象与创意,姑儿食则饱含祝福与期待,真可谓乡民们生活智慧的结晶,寄予了其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与期盼。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俗资源的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面塑成为了商品,成为了文化节与博物馆的展品,甚至成为了山西民俗的一种代表物。
本文选择了在面塑中具有代表性的定襄面塑为主要个案,并且以闻喜花馍以及笔者在太谷县与文水县进行的有关田野资料进行补充。运用“历史+当下”、“文本+语境”的综合研究法,从文献记载、民间传说、手工技艺与民俗生活这四个方面入手,对面塑的源、形、礼、变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将传统语境与现代语境当中的面塑呈现出来,分析其娱神与娱人的功能。同时,在不同语境下探讨面塑所承载的“地缘、血缘、利益”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不仅关注到了面塑这个“物”,更关注到了面塑背后的主体“人”,关注到其背后的一种生活方式。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定襄面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景式剖析,希望能为山西面塑的生存、发展与传承、保护提出新的思路。通观已有的传统手工艺当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性文章,更多的是涉及到保护措施以及传承方式或者对国外经验的学习等方面,而真正针对于我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非遗项目所生存的语境以及涉及到的人、社会、生活等进行的研究却非常之少。笔者认为,中国民俗文化博大精深,要深入不同地区、不同语境、不同的个案当中去分析,去寻找适合某个个案的保护与传承的方式,才能切实起到传承与发展的作用。进而通过个案而辐射到某个类型,试图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关键词:面塑;源流;形态;仪礼;变迁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