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英雄传奇众多的故事类型与世界范围内的英雄故事有相通之处,将中国英雄故事置于世界范围来看,其故事类型的外在形式具有普遍性,如神奇出身、神奇助手、神奇武器、结义兄弟、打斗成亲等,但其故事具体形态中所体现的文化意义却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如出生故事、神异器物、结义行为中所体现的各种民间信仰、宗教意识等,忠奸对立故事中所体现的政治观念等。故事类型在表层叙述体制的固定化、模式化之外,从文化层面上则体现其丰富性的一面,常常与复杂的民间观念、图腾崇拜、民俗礼仪等相关。由此我们也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故事类型的形式与功能可能是相似的,具有普遍意义,然而其具体细节以及由此呈现的文化内涵却具有变异性,这也是故事能够具有丰富形态的原因。故事类型的基本稳定以及具体细节的变化,造就了故事稳中有变的面貌,我们可以通过对异文的解读来体认其文化意蕴及其民族特性。
注释:
①如王青通过对《搜神记》的研究,认为以《搜神记》为代表的中古时期的志怪不应被视为“小说”,应被视为“民间传说”或者“故事”。参见王青:《论中古志怪作品在民间故事类型学中的价值——以〈搜神记〉为中心》,《南京师大学报》2003年2期。
②美国学者浦安迪提及“缀段性”结构的特点:“中国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在‘外形’上的致命弱点,在于它的‘缀段性’(episodic),一段一段的故事,形如散沙。”详见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56页。
③英雄传奇中有明显时间标志的行为,如英雄的出生、成长、征战、受诏,直至死亡,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但各个阶段之间,并无密切的因果逻辑联系,每个情节单元都是独立、自足、完整的部分,自成一体,且对上下文的依附性极弱。
【参考文献】
[1]威廉·R·巴斯科姆:《民间文学的体裁:散文叙事》,杨蓉译,《民间文学论坛》1991年2期。
[2]刘守华:《故事学纲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3]刘守华:《比较故事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
[4][5]顾希佳:《关于古代民间故事从口头到文本的讨论》,《民间文学》2013年1期。
[6]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
[7]陈金文:《论英雄传奇文学中“屠亲婚配”的情节模式》,《文史杂志》1999年4期。
[8]李琳:《中国古代英雄诞生故事与民间叙事传统——以岳飞出身、出生故事为例》,《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5期。
[9]周晓薇:《中国的战争女神——九天玄女》,《文史知识》1991年第8期。
[10]王丽娟:《文人之“忠”与民间之“义”——桃园结义故事两种叙事的比较分析》,《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1期。
【作者简介】李琳,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
(来源:《学术研究》2014年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4年09月26日 08:13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