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郭绍令]潮汕歌谣先驱丘玉麟
  作者:郭绍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14 | 点击数:5137
 


  近期欣悉“潮汕方言歌谣”网站开通了,这是弘扬潮汕民俗文学一件喜事。由林朝虹、林伦伦二位老师共同编著的《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为民系歌谣的抢救传承作出了积极贡献,值得大赞特赞。此刻提起潮汕方言歌谣,我油然而生的缅怀起民间歌谣的先驱,他是编写首本潮汕歌谣专集的前贤。

  穿过历史茫茫的烽烟,走过世纪重重的云雾,有一个儒雅斯文的身影正缓缓走来,那体态是清癯的老师、学者“经典形象”,他的身后,清纯的韩江在蜿蜒流淌,大江两岸的树木葱绿芬芳,也开满了火红的木棉花,那怒放的花摇摆着,演绎了睿智而壮丽的生命,组成了飘逸智慧的一行字眼:丘玉麟。

  丘玉麟(1900-1960),字拉因,潮州市意溪镇人。小时在潮州城南小学读书,毕业后就读于汕头礐石中学。1921年考进广州岭南大学;1922年辍学后任教于礐石中学;1923年转进北平燕京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是年参加了潮汕新文学团体“火焰社”,同时,他还组织北平潮籍学生成立文学团体觱篥社,积极投身宣传“五四”新文化运动,并在当时汕头各报副刊发表文章,宣传新文化、新思想;1926年毕业燕京大学;1927年起,他于潮州金山中学、韩山师范、汕头一中和汕头金山中学等执教,依然固守三尺讲台上,在课堂宣讲平民文学,课余引导学生广采民间歌谣,1960年患病不幸逝世。

  文坛映出歌谣新秀,丘玉麟先生是潮汕民俗文学研究的一位辛勤拓荒者,民间歌谣的先驱。他一生著译颇丰,昔年于北京读书时,在北大教授周作人引导和影响下,走进民俗文学研究的殿堂,致力于潮汕民间歌谣等的研究和推广。是潮汕文化哺育他遨游知识海洋,并从韩江走向华夏,使他逐渐从一个乡邦的才子成长为民俗文学研究前沿的学者。后在繁忙教学之余,先生执着于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把历年积累的资料加以筛选编注,辑成《潮州歌谣集》(周作人作序),于1929年交付出版,这是第一本在潮汕发行的歌谣专集。现代中国词学四大家詹安泰诗云:“一债何由见,千忧只起嗟。诗书长在眼,情性恰如花。标格高奇艳,浇肠杂酒茶。何堪魂梦苦,和泪忆袈裟。”《怀潮中故友中》诗中诉说了先生在生活贫困之中编纂歌谣的艰辛,以及歌谣出版后的喜悦,先生情怀,慨然可见。随后他大写民俗文学,与林培庐合编《潮汕民间故事集》,其中的《姑嫂鸟》、《王金龙》、《夏雨来秀才》、《乌豆鸟》等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是潮州早期出版的民间文学专集。1930年出版了《潮州妖精鬼神故事》、《潮州痴人与狡人故事》,滑稽诙谐为雄辩,嬉笑怒骂皆文章;30年代初翻译出版《印度情歌》,中外译作有文采,古今名言具精华;40年代出版《回回记事诗》和《香艳集》,在创作中诗从肺腑出,情由心血来,用潮汕方言入诗,自然且富于情趣。50年代任教汕头金中,他不但辅导学生编辑《新金中》,还不时创作诗歌,讴歌新社会、新生活,写有自由诗《党啊!母亲》等。1958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重编的《潮汕歌谣集》,收入流传较广的歌谣243首,颇受读者欢迎,再版的歌谣集,唤起人们对古老歌谣的追忆和联想,向世人昭示着潮汕文化的深刻历史渊源,记载着他笔下生辉的骄人业绩,意蕴隽永。

  潮汕民俗文学作为一种地域文化,不仅有其深遽的内涵,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影响。在潮州现代的文化史上,丘玉麟是吹响潮汕民俗文学的“觱篥”。北京大学原中文系主任陈平原教授撰文评价:小时候,在家里乱翻书,曾见过丘玉麟选注的《潮汕歌谣集》。当时并不在意,只知道编者是我父亲在金中念书时的老师。换句话,我关注此书,最初是基于人情,而非学术。直到前几年,主持中国俗文学学会工作,方才意识到此书的价值。

  先生编著的《潮汕歌谣集》,思想内容、文字形式多种多样,如赞叹类“天顶一条虹,地下浮革命,革命铰掉辫,娘仔放脚缠。脚缠放来真架势,插枝花仔冻冻戏……。”这表现了当时人民的革命愿望及爱憎分明的立场,富有政治性、斗争性。诙谐类有“正月正,新仔婿,上客厅。二月二,老妈仔,入庵寺。三月三,桃仔李仔够你担……”。歌里出现的事物和事象,以传播生活知识为内容,既帮助习数字,又帮助识时令,它陪伴一代代潮汕儿女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讽刺类有“老鼠拖猫上竹竿,和尚相打相挽毛。担梯上厝沽虾仔,点火烧山掠田螺。”它语言形象又生动,滑稽有趣,笔锋犀利又辛辣,保留了民歌特点,是人民酸甜苦辣的生活之歌,为人喜闻乐见。民间歌谣对人们时刻存在具有教化功能,它通过观风俗知得失,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讽喻现象来教育人们,规范人们,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作用一直延续着、扩大着。而先生出版的歌谣正是处处闪烁立德教人的精要,时时四射着中华文化的魅力。

  丹心热血沃新花,先生从教书育人到勤于创作而达至事业高峰。然而,无论是一个个弟子,还是一本本论著,都是成功之路的典型象征。他担任大、中教职30多年,足迹虽遍布四方,而岗位却不调换,其坚守的信念、达观的心态,极为令人钦慕。他严谨的治学精神,为人师表的风范,深受师生的赞扬和爱戴。他桃李满天下,育来桑梓苗成栋,著名民俗文学家薛汕、著名作家,中国作协湖北分会副主席碧野,《中国大百科全书》主编梅益等均为其高足。更值得称赞是,他呕心沥血,毕生热衷于民俗文化的发掘和研究,情系人类甘作开荒牛,是潮汕民间文学的辛勤园丁,是编纂“潮州歌谣的第一人”(蔡起贤先生语),为开拓这一宝藏和弘扬潮汕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像先生的学问,普通人不一定学得来,但先生的道德、风范和坚持,却是每个人都能学习。如今潮汕民间文学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他亲手点燃的火花,其成果也不断地影响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文章来源:潮州日报 2014年9月4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曾江 郝欣]黄任远:与赫哲文化一辈子结缘
下一条: ·[李政君]1930年前后顾颉刚学术理念的变与不变
   相关链接
·[马丽莎]东乡族口头歌谣的演说场域分类研究·[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言统]潮州“仙佛造桥”传说的民俗释析·[李国太]革命文艺的“生成”:川陕苏区红色歌谣创编机制研究
·[解乐乐]渔业历史文化的镜像:《山东省渔民歌谣集解》研究·[陈思涵]“工夫”的双重指向:茶事与人情
·[罗瑞玉]文化再生产:信息时代非遗“出圈”现象探析·[李盛]文艺现代性的中国实践
·[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程梦稷]从“新国风”到“歌谣学”
·[王渭清]"非遗"保护视野中的宝鸡民间歌谣·[王敏琪]民间文学视野下歌谣的比较研究法
·[林秋炀]慎终追远:潮汕地区丧葬习俗个案研究·[曾越洋]喝彩的“污秽”和认知构建
·[湛晓白 赵昕昕]清末来华西人歌谣收集活动的文化史考察·[程梦稷]是谁作此预言签:民间文学视野中的古代谶语歌谣
·[王均霞]眼光向下的性别回应: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中的歌谣与妇女 ·[日][芹泽知广]供品、馈赠与祭宴
·[王惠]同乡异地的“祖先”·[张志娟]西方世界的中国“歌谣运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