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汪高鑫]白寿彝民族史学理论述略
  作者:汪高鑫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15 | 点击数:8477
 

 

内容提要:白寿彝先生史学理论之最具特色之处,是强调中国史学的民族性。其主要内涵一是认为中国通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的历史,要正确地认识“中国”这个概念,要辩证地看待中国历史的疆域问题,要重视中原以外地区少数民族历史的叙述;二是强调历史教育要关注国内民族团结的历史前途,对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要看其主流和发展趋势,要辩证地看待历史上民族之间的差异与共同、矛盾与团结问题,要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与少数民族史相结合。
关键词:白寿彝;民族史学理论;民族性;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586(2005)02-0109-06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史学的研究,在民族史、史学史和通史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史学理论。纵观白寿彝先生的史学研究,其中一以贯之的思想,就是强调中国史学的民族性。以下试从通史撰述和历史教育两个方面,对白寿彝先生的民族史学理论作一论述,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中国通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的历史
 
关于中国通史的记述对象与范围,这似乎是一个人人都明白因而无需回答的问题。然而,从以往的中国通史撰述实践来看,并不尽然。如有的通史著作将中国历史写成朝代更替的历史,有的则将中国历史几乎与汉民族史等同起来,如此等等,都使中国通史的记述对象与范围大大缩小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中虽有史料不足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受史学思想所囿。白寿彝先生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筹划中国通史的编撰工作,经过20余年的努力,其间吸收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终于在20世纪末,继范文澜、翦伯赞、郭沫若等史学大家之后,最终完成了规模宏大的《中国通史》的撰写工作,成为20世纪中国通史撰写的压轴之作。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从编纂体例到思想内涵,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是一部颇具理论特色的通史著作。纵观白先生的通史编纂理论,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强调中国历史的多民族性。以下就其多民族通史编纂理论之荦荦大端加以论述。
首先是对“中国”这个概念的认识。白寿彝先生认为,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内涵是不相同和不断变化的。最早的“中国”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像春秋战国时期的南方楚国和西方秦国都在很长时间里不被视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说南朝是“岛夷”,南朝说北朝是“索虏”,他们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今天的“中国”,则是指拥有56个民族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白寿彝先生认为,既然“中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概念,今天的中国人讲中国历史,就应该采用今天“中国”的概念,即要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的历史,“要明确这个概念,讲中国历史,是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民族的历史”[1](P5),而不能也无法去采用历史上的“中国”概念,因为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指向是不一样的,你不能去任意地取舍其中的一种概念。所以白先生强调说:“咱们是现在的中国人讲中国史,应该用现在的概念,不应用过去的概念。这不只是名词问题,不只是概念问题,是具体的历史分析,是合乎历史唯物主义的。”[1](P5)
其次,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中国历史的疆域问题。白寿彝先生认为,既然中国历史是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的历史,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也就是“境内各民族共同进行历史活动的舞台,也就是我们撰写中国通史所用以贯穿古今的历史活动的地理范围”[2](P79)。但是,我们又不能将中国历史的这个“地理范围”固定化、绝对化。譬如对待某些跨国境的民族,我们虽然只写这些民族在我们国境内这部分人的活动,一般不写这些民族在国境外那部分人的活动,但是,在论述这些民族的族源时,则不应当受国界的限制;有些在历史上曾经煊赫一时而后来却不见于中国历史的民族如匈奴,突厥等,有些则是见于古老的传说和记载却弄不清楚他们与国内民族的关系,由于他们都曾经在中国地理范围之内生存过、活动过,只要有材料,就应该记述他们的历史;历史上有些朝代的版图、有些战争与重大活动都超越了现在的国境,对于这些与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活动,当然要载入我们的历史当中;有些中国人到外国去并且长期居住下来了,只要他们对人类的进步有贡献,跟祖国的事业、祖国的威信有联系,也都要写在我们的历史里。由此来看,通史撰述中的中国历史的地理范围问题,它既是一定的,又是需要变通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岱峻]马学良──深山寻宝人
下一条: ·张振犁:中原神话研究的拓荒人
   相关链接
·[雷紫雯 章梅芳]民间化·民族性·时代感:近代以来景泰蓝的现代转化研究·[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
·[岳永逸]风俗与民俗: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史学根性和民族性·[刘晓春]当代民族景观的“视觉性”生产
·[王丽清]白族两老友型故事研究·[谢开来]论现代民间文艺学体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华清]民间叙事与日本武士道的国民化·[邱运华]民间文学的时代意义
·[乌丙安]《民俗学导论》维吾尔文版本序·[王逍]畲族民族性格刍议
·[马翀炜 晏雄]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乌兰]民族宗教学视阈下的蒙古族“腾格里”信仰
·[隋丽]浅议生态审美民族性的内涵与表征·[吴凤霞]民族·民族史·民族史学
·[王东平]白寿彝先生民族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陈怀宇]赫尔德与周作人——民俗学与民族性
·[简涛]中国人的民族性与孔子的典范人格 ·中国现有近万个节庆活动 成民族性格的活化载体
·[宝音达]《江格尔》所表现的英雄主义及其文化根源·[马方玲]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艺术魅力初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