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歌载舞,“唱巧”贯穿节日始终
祭祀仪式大多在乞巧节的固定时段进行,但是,“唱巧”却贯穿节日始终。所谓“唱巧”,就是姑娘们齐集坐巧处,每天从白天至深夜,按—定的程式和曲调,用不同的歌词和形体动作,在巧娘娘像前尽情的载歌载舞。以此表达夙愿、抒发情感、展示才艺。
唱巧的曲调有三种,为两句调、三句调和数板调。两句调和三句调,不管歌词多长,都以两句或三句分为—节。每节唱罢,都接唱节奏感较強的副歌,其“旋律流畅明快、抒情优美、易唱易记。”数板调就是按节拍把歌词说唱出来,“具有欢快、热烈、诙谐、风趣的风格”(4)。
唱巧歌词数量很多,按其内容可分为祈神祭祀类、生活劳动类、历史时政类。按其来源可分为传统类和新编类。
祈神祭祀类。就是乞巧节时,举行各种祭祀仪式时唱的歌词。如《迎巧歌》、《迎水歌》、《送巧歌》等。主要表达了姑娘们对所祭祀神灵的颂扬、乞求和虔诚。生活劳动类。就是反映日常生活和劳动情景的歌词。如《打秋千》、《绣一些花草给你看》、《二十四节气歌》等。主要表达了姑娘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的热爱。历史时政类。就是记述历史故亊和当今重大亊件的歌词。如《古今歌》、《王祥卧冰》、《土改闹了身翻了》等。主要表达了姑娘们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当今重大事件的褒贬。
传统类。就是口口相传、家喻户晓、久唱不衰的歌词。如《转饭歌》、《正月里冻冰春分消》、《孟姜女》等。这类歌词大多语言朴实,有浓厚的乡士气息和民歌色彩。新编类。就是当代、当时新编现唱的歌词。如《洋烟(鸦片)歌》、《抓壮丁》、《人民公社解散了》等。这类歌词多是乞巧头儿请本村(镇)热心乞巧的文人所编写,语句押韵流畅,但多带有文人腔调。
唱巧时,姑娘们还要根据不同的祭祀仪式所唱的歌曲,作出各种程式化的形体动作。其动作有四种,为牵手摆臂式、往来穿插式、原地跳跃式和扭摆行进式。
牵手摆臂式。就是唱巧时,姑娘们相互牵手站成若干排,双足不动,而牵在一起的双臂隨歌声节拍前后摆动,強拍后摆,弱拍前摆。
往来穿插式。就是相约唱巧的4位姑娘,相向站在神桌前的空地四角上。每唱到副歌时,两对角的姑娘随歌声摆臂行进、相互穿插、交换位置。再次唱到副歌时,另两对角的姑娘往来穿插。直至歌曲唱完为止。
原地跳跃式。就是唱巧姑娘站在神桌前,隨歌声拍节两足原地跳跃,两臂大幅度摆动。先慢后快,先低后高,气氛紧张而热烈。
扭摆行进式。就是在宽敞地帶行进唱巧时,姑娘们成排随歌声拍节、扭腰摆臂、踏十字步行进。
乞巧节期间,举行什么祭祀仪式姑娘们就唱什么歌曲,并作相应的形体动作。在不举行仪式时,他们在神桌前,你相约四五人往来穿插唱一曲;他相约四五人原地跳跃唱一曲;有时集体牵手摆臂唱一曲。从乞巧节开始至结束,天天载歌载舞、唱巧不止。
六、虔诚祭祀,以表心愿并谢护祐
整个乞巧节中,面对巧娘娘像,姑娘们都抱着十分虔诚的心情,参与各项祭祀仪式。以此表达心愿并感谢护祐。尤其在祭巧仪式和供馔仪式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祭巧仪式。在乞巧节中,凡参加的姑娘都要进行两次个人祭巧。笫一次在7月1日上午进行,笫二次在7月6日或7日上午进行。姑娘各自准备香盘,笫—次香盘中放有各种祭品和供品,笫二次香盘中还要放巧芽。届时,一早起来着意打扮后,手捧香盘,由家中直往坐巧处,到恭放巧娘娘娘像的神桌前祭祀跪拜。如有心愿,会默默祷告,以求巧娘娘护祐。为表虔诚,在祭巧时,姑娘们会想方设法把最好吃、最好看的供品献给巧娘娘,并有相竟起早,争抢“头香”的习俗。此外,在坐巧处,由专人轮流负责,在每天的早上、中午、晚间三个时辰,都要给巧娘娘点蜡、炷香、焚表、跪拜祭祀。白天香烟袅袅;晚上明烛高照。7天8夜从不间断。
供馔仪式,当地俗称“转饭”。就是举行隆重的仪式,把所有供品虔诚的一次敬献给巧娘娘。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新华网甘肃频道 2014年08月14日 15:06:46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