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侯博觉]梦回京华中元节
  作者:侯博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11 | 点击数:4712
 


  这周末就是“鬼节”了,也许是热闹劲儿都被青年人的新版七夕节占尽,祭品摊显得格外冷清,只是偶有大妈草草买两包纸钱而已。

  “鬼节”正名为中元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重要的祭祖节日之一,其习俗在华南、南洋和日本保留较为完整,尤以“放河灯”为特色。在道教文化中,中元节即地官诞,人们祈求清虚大帝为亡魂赎罪,尤其要祭扫新坟,希望逝者早日安息。“放河灯”便是超度鬼魂的举措之一,在幽暗的水道里布下点点微光,指引来生之路。

  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说,道教的地官与华夏民族更古老的社神信仰极易混淆,而中元节除超度亡魂外,还有庆祝早熟品种秋收、感谢土地的习俗。宋朝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中元前一日,则卖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卖麻谷窠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十五日供养祖先素食,才明即卖穄米饭,巡门叫卖,亦告成意也。”如今农村在小秋时节挂五彩旗于田埂的习俗也有“告成”的意味。

  另外,七月十五不仅是道教的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盆会”。孟元老写道:“要闹处亦卖果食、种生、花果之类,及印卖《尊胜目连经》;又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饯在上焚之。”目连即《佛说盂兰盆经》中的孝僧目犍连,他想喂养死后化为饿鬼的母亲,可是每当饭一进口就变成烈火。佛祖说其母生前作孽太深,并指导目犍连在七月十五日以美食招待十方众僧,率众一同忏悔,最终使她脱离了“饿鬼道”。这个故事流入提倡孝道的中国后深得人心,成为“鬼节”的重要内涵。

  赵宋是个有趣的朝代,商业兴盛、文化繁荣,即便是“鬼节”也犹如过年一般热闹。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阴历七月初始,开封城四大集市“瓦子”便热闹非凡,各种玩偶与节令点心一并上市,“土豪”和富二代们繁华竞逐,青楼妓馆车水马龙,大家争采未开莲花,小朋友则持莲叶学洋娃娃“摩睺罗”的憨态。七夕一过,小商品就换成了祭品:“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而戏台子“勾栏”也开始上演杂剧《目连救母》,即上文目犍连的故事,一直演到七月十五中元节,至“闭幕式”则观众翻倍。“鬼节”开文艺晚会的习俗,则在南洋华人那里以“七月歌台”的形式保存了下来。

  与宋时相比,当代国内城市的“鬼节”真可谓“鬼气森森”了,不仅冷清,还在渐渐被淡忘。缺少了宋朝的那些文娱集体活动,又不似元宵、端午、中秋那样最次也能沦为“吃货”们的“汤圆节”、“粽子节”、“月饼节”,中元节余下的祭祀意义,一方面被带有休假的清明节所瓜分,另一方面受制于社会对“敬天法祖”之观念的遗弃。周末去河边放灯的年轻人肯定不少,但他们之中有多少是为了祈求安宁,而非凑个“文艺”的热闹呢?虽说4年前,文化部曾批准香港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盛会)”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还是担忧,“非物质”的节日最终只剩下纸钱等物质空壳,俗化为“河灯节”。

 

  文章来源:凤凰网-深圳特区报 2014年08月07日 07:5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胡迌]台湾民间祭拜之中元节祭拜
下一条: ·[杨克栋]试论西和乞巧节的地域特征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梁玉婉]仪式的动力:节日仪式实践的变与不变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梁玉婉]消失与重构:儿童的仪式再生功能·[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